【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刘伯霞 何强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节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意味着未来扶贫工作的重心已从解决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瞄准隐形的相对贫困,从解决收入贫困转向解决多维贫困。制定2020年后的减贫新战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其实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脱贫和高标准的小康是两码事,我们不是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将是长期任务,我们要认识到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逐步分阶段地解决。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解决相对贫困”,这是十八大以来首次在中央全会公报中提及。
相对贫困,指个人或家庭的收入生活水平虽然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脱离了绝对贫困,但与社会其他成员相比,收入生活水平仍远低于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收入水平,需要给予扶持关注的贫困群体。相对贫困,是相对于特定参照群体而言的。国外通常以低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收入50%或60%作为相对贫困的标准。解决相对贫困将比解决绝对贫困更复杂,持续时间更长,遇到问题更多,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必须建立起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备中国特色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制度供给。
一是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基础性机制。建立有利于相对贫困人口的包容性扶贫政策体系,拓展减贫政策的主体覆盖面,兼顾社会政策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并不断完善相对贫困地区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尤其要重视对相对贫困群体的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重点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基础条件让贫困群体自强自立,激发相对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是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促进”的相对贫困治理整体性机制。在政府主导下,依靠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源来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整体性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发展多样化的产业结构,鼓励劳动密集型等相关产业向相对贫困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倾斜,增加和拓宽相对贫困个体参与市场的机会和空间。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相对贫困的治理,有效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建立城乡相对贫困家庭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工作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和考核体系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体系,不断提升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能力。
三是建立解决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解决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机制,关键是要实现观念、规划、产业、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在观念上,一方面要把乡村振兴的理念贯穿到解决相对贫困的全过程,因为只有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相对贫困;另一方面,要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把扶贫经验应用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推动乡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产业衔接上,要高度重视发展长效扶贫产业,依靠农村产业兴旺,建立农民稳定增收和持续减贫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中,落脚点是农民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关键在于农民增收,而农民增收需要依靠本地产业支撑,即实现农村产业兴旺。
四是建立干预代际贫困传递的阻断性机制,防止返贫。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现精准教育救助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并通过实施 “妇女教育计划”和“儿童发展计划”,加强母亲教育,特别是加强女童教育,从根本上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作者单位:刘伯霞 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何强 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相关新闻
- 2020年01月03日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鼓起安定儿女新干劲
- 2020年01月02日李元平在兰州理工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时强调 坚定制度自信 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中体现自我价值
- 2020年01月02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共商共议解难题——金昌市扎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工作纪实
- 2019年12月30日主动对标“三农”工作 推动全会精神落实见效——甘肃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