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聊聊甘肃各地的年俗

 2020/01/16/ 08:5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文春霞 唐秀宁 林茂森 李元辉 赵大泰 李子伟

  陇南:腊八粥送乡邻

  文 唐秀宁

  陇南人的年味儿,是从一碗香香糯糯的腊八粥飘出来的。

  腊八粥要早做早吃。大米淘洗干净备用,红、白萝卜切成细丁,油炸豆腐块也切丁。锅内放油,大火烧热,先将淘洗过的大米放入锅内翻炒,加入盐、花椒面等调料。待米的颜色稍稍发黄,加水,加入切好的萝卜、豆腐丁,大火煮开,小火慢熬。约莫一小时,一大锅腊八粥就做成了。

  除了一家人热热火火吃,最主要是分送左邻右舍,同时喂给家禽家畜、果树花树。谁家的腊八粥送来得早,说明谁家的主妇勤快。端一碗腊八粥进了邻居家门,邻居赶紧双手接住粥碗,一边夸赞一边倒进自家碗盆中,也不用洗碗,直接盛上自家的腊八粥送还,表示有来有往。

  以腊八粥饲畜禽和院内果树,是陇南一项古老的民俗。家里的主妇来到鸡鸭棚前,给食槽中拨拉一团粥,边看鸡鸭们抢食边念念有词:“红嘴鸭,吃腊八,开春抱窝胖鸭娃;腊八粥,喂鸡婆,鸡婆长成大白鹅。”再到果树前,给树根上粘点腊八粥,这样说:“桃子桃子吃腊八,树树结果繁疙瘩;喂你李子吃一口,明年给我结一斗。”

  老人们说,腊八粥,糊涂粥,吃了就糊里糊涂过大年。

  武威:做馍馍祭灶神

  文/李元辉 赵大泰

  武威俗语云:“过了二十三,过年整七天”,所以腊月二十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祭奠灶神。灶神在武威方言中叫做“灶爷爷”“灶奶奶”。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一年的丰衣足食,一年的身体健康,就要祈祷灶神保佑。武威老百姓认为这一天灶神要“清查户口”,因此把灶台打扫干净,献供时毕恭毕敬,怕得罪了灶神。其实这是一种对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心理期望。

  除纸蜡香火外,祭奠灶神的供品,最重要的是“灶干粮”,也就是一种烤熟的“小馍馍”。“灶干粮”烤熟后,先要盛盘献供。等祭奠灶神的仪式完成后,“灶干粮”才可以让家人食用。父母常常和小孩子斗智斗勇,防止嘴馋的孩子偷吃。

  为了准备“灶干粮”和过年时候吃的“馍馍”,各家各户在腊月二十以后就陆续忙开了。馍馍分为油馍馍、烧馍馍和蒸馍馍几种。油馍馍是油炸的,有小巧好看的“油花子”,也有圆润厚重的“油果子”。蒸馍馍有馒头、花卷,还有莲花子,就是形状像莲花的点缀多种颜色的馍馍,用以献供,保佑平安。凉州区双城镇的“烧馍馍”有“炉盔子”“烤饼子”等种类,是在专门砌成的“烧洞子”里用小麦秸秆生火,放在大铁皮上烤熟的。其中“炉盔子”采用了传统的“酵头子”发酵,除此之外不添加其他东西。其制作程序有发面、揉面、打结、装盘、烘烤,谁家的“炉盔子”又大又香又好吃,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证明家庭主妇贤惠能干。“炉盔子”颜色金黄、又酥又脆,有浓浓的麦香味,闻名当地,成为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的礼物。

  做馍馍是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要提早几天和面发酵,还要把面做成各种造型,油炸、烧烤、水蒸都需要好几个人分工协作。因此,做馍馍一般都是全家人上阵,还需要邻居之间互相帮忙,人们在劳作中享受过年的喜悦,在笑声中融洽着邻里的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