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兰大陈发虎院士团队最新发现!两千年前人类已为亚洲沙尘暴主因

 2020/02/20/ 20:08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李欣瑶

  新甘肃客户端兰州2月20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欣瑶)今天18时,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该成果依托距今2250年的高山湖泊记录,对比粉尘源区人口数量、夏季风降水量和沙尘暴强度后,发现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该成果可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人类活动和植树造林的政策调控提供科学支撑。

  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陈发虎院士表示,科学评估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沙尘暴中的相对贡献是极具挑战的前沿科学问题。团队过去的研究发现,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对中国文明的历史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如在工业革命以前,季风增强时,朝代强盛(如汉、唐、宋);而季风减弱时,朝代容易发生更替(如唐末、元末、明末)。目前,我国对过去两千年来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及朝代更替的影响已经有较好的研究,拥有相关的可靠演化历史重建及其影响的关联研究。

陈发虎团队考察湖泊地貌和水文状况。

  但是,对于东亚夏季风降水引起文明更替后的生态效应一直是未被科学界探索的科学问题,特别是气候环境变化导致人类活动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环境改变还缺少科学考证。

  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2009年9月,陈发虎带领团队钻取了山西北部,吕梁山山顶名为“公海”的高山湖泊的湖芯样本。陈发虎介绍说:“该湖泊位于黄土高原之上,没有受到直接人类活动干扰,是研究亚洲沙尘暴变化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理想载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沉积最厚的沙尘暴堆积区,其面积达到64万平方公里。粉尘从源区扬起,大量沉降到黄土高原,因此该区域的研究可揭示亚洲沙尘暴的历史。

  通过提取样品中的沙尘暴组分,团队重建了过去2000年亚洲沙尘暴的历史。“该湖芯样本覆盖了过去2250年的沙尘暴记录。最早可追溯到从公元前230年,与秦朝建立的时间相当。”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读博士生陈圣乾说。

  通过对比过去2000年沙尘暴记录、粉尘源区人口数量以及夏季风雨量,团队揭示了两千年来亚洲沙尘暴的变化规律——东亚夏季风增强时,降雨增加,生态趋好,战乱减少,王朝兴盛(如汉、唐、北宋、明朝等),人口迅速增加,农业发展,开垦草原和荒漠草原为农田,林草植被遭到破坏,进而粉尘源区扩展,最终导致沙尘暴活动快速上升;相反,东亚夏季风减弱时,降雨减少,气候恶化,国家动乱纷争(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南宋等),人口迅速减少,游牧民族南侵,农牧界线南移,沙尘源区植被恢复,生态环境转好,沙尘暴活动减少。以上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不仅对我国朝代文明的更替具有重要的影响,还产生巨大生态效应。

研究团队成员野外钻取湖芯。

  “两千年前,人类活动已超越自然变率,成为影响亚洲沙尘暴的主要因素。”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刘建宝研究员说。不论未来气候如何变化,减少人类活动是控制该地区沙尘暴活动唯一有效的措施。因此,在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可持续土地利用政策(如退耕还林还草)将十分重要。

  近年来,在季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领域,陈发虎院士主导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连续在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极大拓展和丰富了地理学研究,深化了学术界对原有东亚夏季风系统理论的认知,三篇论文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