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影子腔老乱弹 唱腔艺人仅存一位
古老艺术急需保护传承
资料图片
每日甘肃网4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陇南影子腔是甘肃省独有的古老地方戏剧种,也是中国地方戏曲历史最早的声腔剧种之一。4月26日,记者从甘肃省文旅厅了解到,4月21日至24日,根据《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甘肃剧种编撰工作需要,陇南影子腔课题组专家兰州大学赵建新教授、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周琪研究员赴陇南市西和县、礼县调查时获重大发现:有一种被称为“老乱弹”的古老戏曲,目前掌握这种腔调和剧目的老艺人仅存一人,需要马上抢救记录保护。
课题组先后到西和县稍峪乡马元村走访了马兴奎、马富魁,礼县城关镇贾胡村韩继九、李玉峰、杨生元,礼县崖城镇父坪村韩南山等影子腔非遗传承艺人,对清代影子腔戏箱、影人、剧本做了详细记录。走访过程中,在西和县新发现清代抄本《关节图》1册,之后在礼县新发现影子腔清代中叶至民国抄本23种,其中《葵花记》《锦鸡岭》《雁塔寺》《三山关》《铁链桥》《梧龙山》都为稀见剧目。
随着课题组走访路线越来越深入,他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礼县城关镇贾胡村81岁的民间老艺人韩继九家中,他们意外地发现这位老艺人会演唱一种被称为“老乱弹”的古老戏曲。根据课题组掌握的信息,这种声腔与京剧有诸多相似之处,与产生于明代的陇南影子腔同时以皮影戏演出流传。音乐学家杜亚雄教授等认为这种声腔是京剧西皮的渊源,目前掌握这种腔调和剧目的老艺人仅存一人,下一步的工作应该以马上组织人员抢救记录保护。
此外,课题组在搜集由真人搬上舞台演出陇南影子腔的资料时,在西和县档案馆和当地剧团新发现一批重要资料。主要有西礼剧团演出的大型陇南影子腔《碧血西城》《樊秀才》,移植剧目《胭脂》《枫洛池》等剧目的剧照、剧本和曲谱;陇南影子腔由真人舞台演出当时被称为“西礼戏”;演出剧目由原来掌握的18种,增加到26种。
据课题组专家成员介绍,影子腔传统演出以皮影戏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其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秦腔、京剧为主的梆子腔的形成。现存的影子腔在唱腔构成、调式调性、曲调结构、落音以及曲调进行方面保存了西秦腔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戏曲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重要史料被发现被研究,这些都应该吸纳到剧种全集编写中来。因此,在编写戏曲剧种全集过程中,重新进行剧种调查至关重要,不能局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的《中国戏曲志》时留下的有限资料。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11月01日【地铁纪】兰州地铁1号线西关站天花板设计是不是有黄河水车的影子
- 2018年08月21日【掠影】历史的影子——从百年老宅柳合山堂说起
- 2018年03月23日【戏剧览胜】韵味悠长的通渭影子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