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武威 告别绝对贫困的历史——访中共武威市委书记柳鹏

 2020/05/11/ 08:3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薛巍敏

武威 告别绝对贫困的历史

——访中共武威市委书记柳鹏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薛巍敏

  “武威作为全国、全省贫困地区之一,历来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5月10日,在接受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采访团专访中,中共武威市委书记柳鹏向记者首先介绍了武威对抗贫困的严峻形势,“2013年底,武威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47万人,贫困发生率23.14%,有深度贫困乡镇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39个包括深度贫困村115个。”

  面对艰难复杂的脱贫攻坚局面,近年来,武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把突出问题整改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进展和明显成效。

  “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引进培育德青源金鸡、顶乐牛业、兴盛种羊、众兴菌业、伊利奶业等一批扶贫农头企业,规范组建专业合作社,做到了每个产业都有一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作支撑,实现产业组织对贫困村、贫困户带动全覆盖,引领带动贫困群众发展有机蔬菜、藜麦、食用菌、肉羊、肉牛和畜禽养殖等特色增收产业,呈现出喜人局面。”柳鹏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武威市依靠种养产业和“劳务+种养产业”减贫27.42万人,占减贫总人数35.43万人的77.4%,发展产业已成为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柳鹏还表示,武威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我们这里三分之二以上的贫困户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贫困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实现清零达标。”

  针对武威南部祁连山高深山区和北部沿沙漠边缘贫困片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实际,柳鹏表示,武威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选择搬迁方式,以水定地、以地定人实施搬迁。

  “‘十二五’以来,我们累计将4.42万户17.02万人搬迁到了交通便利、地势开阔、容易培育产业的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集中安置区,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培育产业难等突出问题。”柳鹏说。

  同时,通过加大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力度,采取特色种养、劳务就业、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兜底保障和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搬迁群众90%以上得到了产业、就业政策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产业和就业脱贫,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

  将古浪、天祝两个深度贫困县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严格落实资金、项目、举措“三个新增”要求,持续推动帮扶力量、扶贫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个深度贫困县、2个深度贫困乡镇和115个深度贫困村如期脱贫退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以下,坚决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

  记者了解到,经过武威全体儿女的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底,武威市剩余贫困人口101户363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25%,六年累计减贫35.43万人;3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全市实现整体脱贫,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的谆谆嘱托,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总要求,以敢死拼命的决心、志在必得的信心,挂牌督战推动工作,见底见效整改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柳鹏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