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同饮黄河水 共奏大合唱——沿黄九省区省级党报联动采访报道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

 2020/05/25/ 06:1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文洁 杜雪琴 青海日报记者 孙海玲 四川日报记者 吴浩 钟振宇 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张乐楠

  宁 奏响“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张乐楠

  初夏,白云悠悠,黄河如带,绿树葱葱,风景如画。

  一块块稻田水满欲溢,在夕阳的照射下宛如明镜。

  满目之间,到处浸透着黄河对宁夏的恩泽。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美、因黄河而兴,流经宁夏397公里的黄河水,滋养着宁夏的富庶与繁华,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保卫好母亲河、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给宁夏人民出的一份沉甸甸的“考卷”。

  从“靠河吃河”到“靠河护河”,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黄河保护和黄河治理,将生态立区战略确立为宁夏的“三大战略”之一,提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提高开发水平,实行最严格的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制度,让母亲河永远健康”,先后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作出了“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的部署,答好新时代美丽中国的“考卷”,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最强音。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自治区加快编制《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宁夏段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明确黄河保护的红线底线,从全局和战略上谋划沿黄地区生态保护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让黄河成为造福宁夏人民的幸福河”成为宁夏各族群众的共同愿景和行动指南:

  ——集中清理欠账,让黄河水清岸美

  宁夏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清欠账、补短板,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清理违法堆场、非法生产企业,取缔非法采砂场,拆除河道违法建筑,将入黄排水沟全部纳入排污监控,对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全部提标改造。同时,选派3670名河长、228名湖长,精心守护804条河道、118个湖泊健康安宁,大幅度提升黄河水质达标率,母亲河气色逐日向好。

  ——突出“堤路结合”,让黄河肌体健康

  宁夏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坚持蓄水与节水工程、骨干与配套工程、大型与小型工程、生态与生产工程“四个统一”,促使沟渠管网贯通、灌排渠系畅通。实施“清河行动”等系列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不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和水灾害防治能力,河湖水系逐渐气血舒畅,焕发出勃勃生机。

  ——盘活有限水资源,让黄河尽其所用

  宁夏坚持调水和节水“两条腿”走路,让每一滴水在山川间均衡流动、尽其所用。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推广以滴灌、喷灌、微灌等方式为主的现代节灌技术,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抓好洪水、雨水、中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留住每一滴“走过路过”的水。

杨玉经代表

许宁代表 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杨玉经 许宁代表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宁夏日报记者 姜璐 实习生 张乐楠

  “黄河治理得好,则全域受益;若治理得不好,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上中下游谁都无法独善其身。”来自宁夏的全国人大代表杨玉经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黄河保护法》,坚持依法保护与治理,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发展,把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渔业、交通、景观、文化等方面问题一体化考虑,为流域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差异性保护和治理提供长远立法保障。同时建议参照长江、渤海保护模式,统一制定系统治理规划,建立流域统一监测、统一管理治理机制和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办法》,并设立专项治理项目,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

  “宁夏有680万亩引黄灌区,农药化肥使用、畜禽粪便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地表水污染等,影响了灌区水域水质,威胁黄河干流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区的宁夏,三面环沙,降水稀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成为宁夏发展的瓶颈之一。”全国人大代表许宁建议,将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列入灌区现代化改造范围,通过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将节约的水资源调剂用于工业和生态,确保用水需求。同时加大水生态治理,有效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让黄河成为润泽宁夏以及沿河人民的幸福河。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