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甘肃:推动产业扶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5/26/ 06: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周宁宝 唐延昌 强博 宣辉 张子恒 文国宏

  针对我省六大扶贫产业生产出了大批“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优质特色农产品,但品牌不够响亮、在全国的知名度较低、市场占有率不高等导致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省政府指导组建了甘肃省农业产业扶贫产销协会和马铃薯等9个特色产业产销协会,扶持建设并培育出了安定区马铃薯、定远高原夏菜2个国家级专业批发市场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初步构建起了连接产地与终端大市场的销售网络体系。贫困村两年新建成果蔬保鲜库1019座,购置移动保鲜库222辆,新增储藏能力35.4万吨,贫困村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以打造甘肃特色产业绿色有机农产品“甘味”品牌为目标,实施“甘味”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建起了“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的品牌营销体系,发布了“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组织带领各地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参加各类产销对接洽谈会20多次,省政府联合农业农村部连续两年举办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和“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组织我省龙头企业、产销协会和合作社与省外经销商成功签约223.8亿元,其中贫困地区74.8亿元。通过与天津、福州、青岛、厦门等4个扶贫协作市的产销对接,2019年四市采购我省特色农产品13.6亿元。

  同时,以化解自然和市场风险为目标,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应保尽保参加农业保险,努力保障贫困群众“不白干”。

  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农业保险实施方案,3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了36亿元,用于开展贫困户种养产业综合保险工作,为扶贫产业稳定发展和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一揽子风险保障,对贫困农户农业自然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双重保险。在抓好18个中央和省级保险品种的同时,开办了62个特色产品保险品种。其中18个中央和省级补贴品种提高保额、降低费率均达到30%以上,对贫困户参保给予保费减半的特惠政策,贫困户只需缴纳总保费的10%。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安排农业保险财政补贴资金22.8亿元,累计实现签单保费28.2亿元,累计赔付18.7亿元,从中直接受益农户235.9万户次,为群众放心养、放心种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省积极推进农业保险的举措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的典型案例。

  打通“全链条” 产业扶贫结出“致富果”

  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带动贫困群众的收入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贫困群众对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到户产业扶持政策交口称赞,满意度明显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农业农村整体上呈现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市场旺、收入增、百姓喜的良好局面。

  目前,我省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贫困户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迅速扩大,产业扶贫体系逐步完善。2019年,全省一产增加值1059.3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居全国第一,较2015年增长44.4%,较2017年增长2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较2015年增长38.8%,较2017年增长19.2%;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8元,较2015年增长48.6%,较2017年增长23.3%。2018至2019年,全省依靠发展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达131.4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76.8%,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产业基础。

  在到户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据行业统计,2019年全省牛存栏458.8万头,较2017年增长8.2%,出栏212万头,较2017年增长6.9%;羊存栏2000万只,较2017年增长8.7%,出栏1562万只,较2017年增长10.4%;蔬菜面积910万亩,较2017年增长6.5%,产量2750万吨,较2017年增长8.5%;苹果面积657万亩,较2017年增长3.5%,产量650万吨,较2017年增长41.3%;马铃薯面积1026万亩,较2017年基本持平,产量1500万吨,较2017年增长28%;中药材面积465万亩,较2017年增长3%,产量130万吨,较2017年增长5.5%。

  贫困地区扶贫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一是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省财政扶持新建的2173个合作社目前已全面启动运营;全省贫困村合作社“运营规范”和“运营较规范”的比例达到75%,共有入社成员73.2万人,其中贫困户成员47.8万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约52万户。

  二是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两年来,全省75个贫困县共引进培育龙头企业594家,培育引进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德青源、海升集团、中盛农牧、中天羊业、康美牛业、前进牧业、蓝天淀粉等龙头企业,累计达到2746家,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4.5%。其中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的4家,达到5亿元以上的11家,达到1亿元以上的118家。通过采取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生产托管、土地入股、进企务工、集体资产入股二次分红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合作社1.02万个、带动贫困户41.7万户、吸收贫困人口就业2.9万人,创出了带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蓝天模式”,带动农户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肉羊产业的“中盛、中天模式”,用现代技术现代装备大规模发展苹果、蛋鸡产业的“海升模式”和“德青源模式”等龙头企业带贫模式。

  三是农产品产销体系逐步建立。通过有效组织省、市、县各级产销协会的营销家队伍抱团出省,我省马铃薯、中药材、高原夏菜、苹果、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议价能力明显提高,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功能初步显现。特别是近两年来开展的果蔬保鲜库建设,提高了特色农产品储藏保鲜能力,使广大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灵活选择上市时间,实现错峰销售,有效缓解了收获季节农产品滞销压价现象。

  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平凉红牛”“东乡手抓羊肉”“靖远羊羔肉”“定西马铃薯”“兰州高原夏菜”“静宁苹果”“庆阳苹果”“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文县纹党”等一批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在南昌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贸易会上,我省就“甘味”品牌进行专题推介,发布了“甘味”品牌目录,携手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共同打造“甘味”品牌,“甘味”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和国内大城市繁华地段大屏幕、机场、高铁站等,“甘味”品牌网络日点击量超过100万次。

  我省六大扶贫产业初步走上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已成为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为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机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