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平凉岂止崆峒 更有美丽乡村

 2020/05/27/ 09:36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田蹊 黄芃 荆雯

泾川完颜村 神秘村落到民俗文化景区的蝶变

印象完颜 扫码看视频

航拍完颜村。

  完颜民俗文化景区现已成为民俗展区、休闲垂钓区、综合商业区、自然观光区为一体的完颜民俗文化旅游基地。从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村落,到今天游客络绎不绝的特色民俗村,它不仅仅是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成为了旅游脱贫的新样本。

  全国最大的“完颜部落”

  一个沉寂了800多年的小村庄,近年来渐渐向世人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它就是全国最大的“完颜部落”——平凉泾川县王村镇完颜村。

  泾河从泾川境内潺湲而过,河道两畔沟壑纵横,山包峁岭起伏连绵,完颜村就坐落在泾河北岸绿树掩映的山麓之间。

  从泾川县城出发,在312国道上可以看到临近完颜村的“九鼎梅花山”,横亘着一字排列,高耸入云,形似花卷馍式样的九座山峦一字排开,山形优美,就像梅花一样在绿塬之上缓缓绽开了它的“花瓣”。

  山的右侧是一条山沟,绕村而来的小溪将村庄分为东、西二沟,称“完颜沟”,沟壑中间坐落着“完颜小学”“完颜家族世代宗祠堂”“三圣宫”等建筑。

  完颜是女真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是部落名。用“完颜”命名的村,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和历史上的金国有关。

  完颜村,和前面我们探访过的凤凰村、郑家沟一样,都是有山有水有风景的美丽乡村,但不同的是完颜村有着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因子。

  景区的导游介绍说,完颜村是全国关内现存最大的完颜后裔聚居区,国内完颜姓氏聚集的最后一个部落所在地,金朝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的墓葬地。

完颜村口的海东青雕塑。

  守陵人保守秘密八百年

  公元1148年,南宋名将岳飞的一生之敌完颜宗弼(金兀术)病死。

  没了完颜宗弼主持朝政,金国陷入内乱,其长兄之子完颜亮(海陵王)杀金熙宗自立,完颜亮对完颜宗弼嫉恨已久,待他一去世,便对金兀术的儿子芮王完颜亨痛下杀手。不过,金兀术的其他子孙并未在这次灾祸中被杀绝,他们护送完颜亨的遗体来到甘肃平凉九鼎梅花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埋葬,大家为了躲避战乱,就地安置,繁衍生息。

  公元1234年,金国遭遇蒙古和南宋夹击亡国,末代皇帝完颜承麟,从继位到被元军杀害,在位不足一天,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完颜承麟遇害后,他的臣子们护送着他的遗体逃出蔡州城,一路西行,到达安定(泾川),遂将他安葬于太平乡的“簸箕掌”。

  这样,在泾川定居的完颜族人实际上就有两批:一批是完颜亨的守陵人;第二批是护送完颜承麟遗体至此的臣子。

  2003年,泾川完颜族人将完颜承麟之墓迁回了完颜村,相隔80多年,生前未曾谋面的祖孙二人,在去世800多年后却戏剧性地同葬在了一处。

  这一特殊的身份,使得完颜村的守陵人后代在传承祖辈传统文化中声名在外。

“扬燕麦”酒令表演。

  浓郁的民俗文化风

  时光流逝,但“完颜”文化仍然深深地烙在千余名村民心里,恢复先祖珍贵遗迹,保护文化血脉传承,是每位完颜后裔的共同梦想。2004年完颜氏开始公开祭祖,祭祖的同时还举行祭“黄绳”(谐音皇神)、“跑马”等氏族传统礼仪,从而更加凸显出其民族胎记和文化符号。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完颜村脱颖而出,被批准为平凉市特色旅游景区、泾川县重点旅游景区。“甘肃发现国内最大的完颜部落”登上了热搜,引起外界的关注。

  来完颜村自然要品鉴历史悠久的完颜文化,地处民俗展区的完颜宗祠,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女真族民族特色及皇家文化内涵,祠堂内正面悬挂完颜家族世代祖先遗像,本地人称“影”,包括金朝十代皇帝和太师都元帅完颜宗弼的人物形象。除此之外,民俗文化景区还有完颜承麟墓、芮王墓、完颜古井、皇甫圣母庙及明代韩王墓等文化遗址可以怀古,来这里,还有特色的乡村美食吸引着游客。记者看到,完颜村的民俗小吃一条街上,游人络绎不绝,完颜土菜、完颜老豆腐、完颜手工面、完颜小饭汤、完颜西瓜……还有完颜的行酒令“扬燕麦”等等,都可以让来客领略到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

  景区负责人伍永刚介绍说,完颜村刚刚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现在景区的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随着水景区、民俗文化窑洞展室、金代地宫、文化园、垂钓池、蒙古包、民俗小吃一条街陆续投入使用,从五一小长假开始,它已经成了省内游客向往的新晋打卡地。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刘小雷

  图/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田蹊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