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甘肃两处世界地质公园你都去过吗?

 2020/07/15/ 09:35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黄芃

甘肃两处世界地质公园你都去过吗?

气势磅礴的张掖地质公园彩色丘陵景区自然景观。景区供图

  7月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9次会议上,中国推荐申报的甘肃张掖、湖南湘西两处地质公园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这也是继敦煌世界地质公园之后,我省的第二处世界地质公园。

  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升至41处,超过全球161处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

  张掖地质公园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1289.71平方公里,包括彩色丘陵景区、冰沟丹霞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九个泉4个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

  延伸阅读

  张掖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珍贵优美

  张掖地质公园地处青藏高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第一阶梯分界处、祁连山主脉北坡的中段,处于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西部的九个泉蛇绿岩套是近5亿年前洋壳的重要物质构成,真实地记录了古祁连洋演化为祁连山的历程;彩色丘陵犹如飘洒在河西走廊之上的多彩丝绸,其色彩之多变、造型之奇特、规模之宏大,为世界地质学奇观之一;张掖地质公园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命名地,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横贯公园,滋养着公园多样的动植物群和以裕固族为代表的多民族群众;祁连山山前丰富的新构造遗迹记录了36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珍贵而优美的地质遗迹、脆弱且多样的生态景观、悠久并独特的民族风情,彼此渗透交融,造就了张掖地质公园丰富多彩的资源禀赋。

  彩色丘陵景区:编织在大地上的丝绸

  彩色丘陵是张掖地质公园的特色之一,位于地质公园东北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临泽、甘州区交界处,核心面积约30平方千米。彩色丘陵由1.37亿-1.96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湖泊中沉积的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因含不同矿物质而呈现多彩多姿的景观特色,记录了早白垩世气候环境的变迁和新生代(距今3600万年)以来风化剥蚀的历史。随着时间和天气变化,多彩的彩色丘陵变化万千,颇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气势,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

  冰沟丹霞景区:镶嵌在岩石上的窗棂

  冰沟北方干旱区丹霞是地质公园的另一特色,核心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集中面积约30平方千米。区内保存有早白垩世(距今1.45亿-1亿年)形成的红色沙砾岩层,发育有千姿百态的北方丹霞地貌,从幼年期的“巷谷”“一线天”,壮年期的岩墙、峰丛、峰林,到老年期的残峰、残柱等,以“顶圆、檐突、身陡、麓缓”的特征,记录了丹霞地貌不同的演化阶段,尤其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为张掖特有,丰富了中国丹霞地貌的类型和科学内涵。景区拥有的丹霞地貌造型奇特,气势逼人,远观状若宫殿连城,近看宛如万佛坐禅,令人慨叹造化之神奇。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撒落在走廊上的珍宝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位于地质公园的中部,是地球演化与民族风情融汇的绝佳场所。景区坐落于祁连山向河西走廊的过渡带,全长约80千米。这里的化石记录了远古(早志留世,距今4.43亿-4.33亿年)海洋生物的繁盛,地貌特征展示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历程,从祁连山腹地起源的河流终汇于黑河,红色文化与民族风情彼此渗透。是地质公园中一处集地质遗迹、冰川雪山、原始森林、天然草原、湿地湖泊、瀑布河流、峡谷深涧、裕固族风情为一体的自然生态和民俗风情景观带。

  九个泉科考区:镌刻在祁连山的恋曲

  九个泉位于地质公园的西部,距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城约30公里,地处祁连山北麓。这里是中国最早进行板块研究的地方,九个泉蛇绿岩套证实了早古生代古祁连洋的存在,九个泉板块缝合线是早奥陶世(距今4.90亿-4.13亿年)华北板块和柴达木板块拼合的证据,完好地记录了早古生代的海陆变迁,具有全球对比研究的重大意义。这里也是黑河多条支流的起源地,高寒植被发育,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珍贵的海陆变迁的地质遗迹、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优美的祁连山风光彼此交融,既是地学科考和研究的圣殿,也是人们探索自然奇观的天然博物馆。

  文/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芃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