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瓜州县洮砚村:移民不移志 “雕刻”致富路

 2020/07/20/ 10:24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韦德占

7月19日,杜全海正在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雕刻洮砚 韦德占 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在酒泉市瓜州县最西边的广至藏族乡洮砚村,很多移民家里都摆放着待售的洮砚。走进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48岁的杜全海和十几名村民正在精心雕刻着洮砚。

  从小在洮河边长大的杜全海深受洮砚文化熏陶,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操刀刻砚。2008年,他随乡亲们一起从卓尼县洮砚乡搬迁到了广至藏族乡洮砚村。

  “从卓尼县洮砚乡搬迁过来的村民中,有80%的人都会刻砚。家中有一个刻砚人,一年起码能多挣5万元。”杜全海指着手中正在打磨的洮砚说,“这块即将完成的竹节砚,至少能卖3000元,创作时间需要两周,如果一个月刻两个这种砚台,就能挣6000元。”

精雕细刻

村民们正在精心雕刻洮砚

  广至藏族乡是2007年为集中安置引洮工程九甸峡库区外迁移民而新建的农业综合开发乡,全乡共接收安置临潭、卓尼、岷县三个县的9000多人。村民迁来之初,由于土地板结,不透水,地里基本没收入,村民只能靠低保和打工维持生计。

  穷则思变。为摘掉“穷”帽子,洮砚村依托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和洮砚村雕刻艺人,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合作联营等方式,大力宣传洮砚历史文化,引导洮砚雕刻艺人以参股等途径参与项目建设,就地发挥具有洮砚雕刻手艺群众的特长,领办或带动洮砚雕刻项目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目前,在酒泉市、瓜州县扶贫单位帮助和扶贫项目支持下,广至藏族乡建成了洮砚文化产业工匠创新示范基地、洮砚加工厂、家庭式雕刻室及展房。随着洮砚村知名度的与日俱增,村民们制作的作品在受邀参加的洮砚展及参评会上屡获大奖,洮砚产业成为广至藏族乡的一张特色名片,也成为移民村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如今,洮砚村建起了集洮砚雕刻发展、网络销售拓展、电子商务发展、农副产品推介、人才培训储备、产业孵化培育、乐享惠民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将洮砚、枸杞、蜜瓜、十字绣、兔肉等本地特产通过网络直播、广告宣传、购买热搜等方式向外推广,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广至藏族乡也因此走出了一条“洮砚名乡”的致富路。

传承千年手艺,精雕细刻

雕刻洮砚的工具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服务中心的洮砚展厅(本文图片摄影:韦德占)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