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脱贫路上不掉队

 2020/07/20/ 16:02 来源:陇东报 记者陈思 陈飞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五顷塬回族乡脱贫路上不掉队

  陇东报记者 陈思

龙咀子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陇东报记者 陈飞 摄

  每日甘肃网7月20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  五顷塬回族乡是我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在全乡辖区内的5个行政村中,曾有3个被列为省定贫困村。

  龙咀子村就是其中之一。曾经,这里道路狭窄崎岖,302户群众分散住在沟壑梁峁之间,雨天泥泞难行,居住在山窝旧窑洞里的人家还要靠蜡烛照明。

  “吃水靠自己挑,山地靠人工种,忙活一年也就维持个温饱。”龙咀子村村民马老虎对当年的苦日子记忆深刻,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与贫穷做斗争,像现在这样能搬进敞亮的新居,而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马老虎表示,“从来不敢想。”

  7月8日,记者深入五顷塬回族乡,听当地群众讲述战胜贫困的经历和脱贫后的生活变化。

  一路进村入户,龙咀子村群众对生活变化的最深感触就是“现在有事做、有钱挣”。和村里的很多回族群众一样,勤劳开朗的马正平深谙养牛之道,养8头牛外加30亩地的收入,让他们一家7口人的日子过得安稳。

  “村里人都有养牛、养羊的经验和技术,这几年政府帮扶到位,协调贷款、培训技术、给产业补助资金,不管养的啥,年年数量都增加。”马正平觉得,这几年村里基础条件好了,致富产业多了,多一点勤快,就能多一份收入。现实中的日子就像村上开会时说的那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龙咀子村第一书记张旭龙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提升了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网样样通畅。

  同时,依托贫困户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实现了群众安全居住全覆盖。这些惠民政策和帮扶政策的实施,让龙咀子村的群众生活大变样,旧貌换新颜。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家家吃上自来水,户户院外有路灯,村村都有休闲广场……如今再走进五顷塬回族乡,村村都是这样的“标配”。

  近年来,为了让龙咀子、孟河、西渠这3个村2356名回族同胞彻底摆脱贫困,安居乐业,五顷塬回族乡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产业选择原则,坚持“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确定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扶贫路子。

  五顷塬回族乡党建办主任丁锐告诉记者:“为抓好产业发展,培育农户持续增收能力,针对少数民族贫困户制定专项政策,让少数民族同胞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全乡积极探索“331+”产业扶贫发展新模式,扶持168户建档立卡巩固提升户配股200万元入股正宁县广惠中福养羊有限公司,扶持3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配股44.87万元入股正宁县金牛公司,参与分红。通过盘活闲置校舍,由企业提供技术和订单,让留守妇女就近务工获取收益。

  2013年至今,五顷塬回族乡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8.37%下降到0.86%。

  “脱贫之后摘帽不摘帮扶,五顷塬回族乡还要在致富的路上继续奋斗,实现产业稳步增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丁锐说。

  记者了解到,2020年,五顷塬回族乡落实产业到户奖补资金65户33.92万元;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420亩,完成塬面填平补齐栽果98亩;着力打造龙咀子村肉牛养殖示范村,整合资金166万元在南邑村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场一处,争取资金50万元实施西头村村集体经济养牛增收项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