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舟曲:小小羊肚菌 撑起致富伞

 2020/07/27/ 15:27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顾丽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盛夏时节,走进舟曲县峰迭镇城外村天河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前来领取菌棒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挤满现场,好不热闹。

  “按照贫困户上报的亩数免费发放菌棒、提供技术培训,产品卖不出去我们统一回收销售。”现场负责发放菌棒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来自城关镇三眼村的建档立卡户冯少林当天领取了1.2万袋菌棒。“这里气候适合种植羊肚菌和黑木耳,这几年大家都种得挺好的,收入也高,我今天领的菌棒够种2亩地,希望有好收成。”冯少林开心地说。

  天河菌业是舟曲引进的招商引资企业,2016年至今先后投资2400余万元,在舟曲县建成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菌种繁育实验室1栋、育种车间及菌包生产车间3栋,集食用菌菌种研发生产、示范种植、推广培训和加工销售为一体,年产羊肚菌菌种可达60万瓶,各类食用菌鲜品300吨,带动几个乡镇众多农户种植。

  近几年,天河菌业以“公司 扶贫车间 贫困户”的运营模式,通过集中服务、统购和统销模式组织生产,先后吸纳资金600万元,带动451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方式生产食用菌,为贫困户分红52万元,农民户均增收1.5万元。

  “公司现有固定员工20人,月工资2400元,除了生产基地外还有扶贫车间,流动用工达上万人,平时临时工较多。”生产车间负责人杜文娇说,基地从2月份到年底都有活干,工期长用工量大,平均每天用工达四五十人。

  在加工车间负责配料的城关镇罗峪村村民冯红燕是天河菌业加工车间的长期员工,到车间上班已有两年时间,之前在家种地带孩子,到车间上班后每个月都有2600元的收入,大大提高了她的家庭收入。

  “从家到车间上班就几分钟路程,按时按点下班也能照顾上家里,比起外出在这上班更好一些。”冯红燕说加工车间主要负责羊肚菌种子培育和装袋,之后运送到各乡镇种植。

  在曲瓦乡城马村新建的东西部协作农业科技大棚里,记者看到村里的农户们正在给羊肚菌棒吊袋,眼疾手快,不一会就已吊完一串。

  “近两年实现了以羊肚菌为主,黑木耳为辅的“菌耳轮作”模式,每年4月羊肚菌种植期结束后,进行黑木耳种植,大棚不会闲下来,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曲瓦乡党委副书记桑金奎介绍说,一个棚至少要吊六七万袋菌棒,产值7万多斤,刨去材料、人工等成本外,每亩可创收6000元左右。

  羊肚菌又名羊肚菜,是久负盛名的食用菌,备受市场青睐,常常供不应求。羊肚菌产业作为近些年来新兴的产业,具有节约资源、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

  近几年,舟曲县将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作为加快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把原本野生的羊肚菌搬进大棚,做大做强羊肚菌产业,羊肚菌种植产业成为全县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

  “为提高全县羊肚菌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促进羊肚菌栽培高产优质,县里举办了多场羊肚菌田间管控及采收技术培训,对全县19个乡镇羊肚菌种植大户进行了业务培训。”舟曲县相关负责人说,2013年在插岗乡亚合村试种羊肚菌以来,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和菌种培育,舟曲羊肚菌种植技术已基本成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农户不断增加。

  截至2019年底,舟曲全县种植羊肚菌964.7亩,覆盖17个乡镇67个行政村,建成5个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 合作社 示范基地 农户”的种植经营模式,群众参与种植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小小羊肚菌、撑起致富伞的目标。

城马村科技大棚里,农户们正在给羊肚菌棒吊袋。

天河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里种满菌棒。

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装袋。

  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