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
冬暖夏凉
曾是西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
本已淡出历史舞台
如今
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锦屏镇
窑洞摇身一变成了“托牛所”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拍摄的窑洞“托牛所”。
从2016年开始
当地村民朱海萍在政府支持下办起“托牛所”
“女所长”用“马勺+饲草”
把牛犊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7月12日,朱海萍在喂牛。
朱海萍的窑洞“托牛所”起初只有10余头牛
在她的悉心照顾之下
“托牛所”里牛群规模不断扩大
↑7月12日,朱海萍驾车去拉草料。
20孔窑洞
130多头牛
它们晴天晒太阳,雨天进窑洞
吃喝不愁,还有“痒痒挠”
听着歌~哼着曲儿~
享受“牛生”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拍摄的窑洞“托牛所”。
“哞哞”~仿佛在说
“我要吃草!我要长肉!”
“我要住窑洞!”
↑7月12日,朱海萍在喂牛。
2019年
“托牛所”为朱海萍带来约10万元收入
她离贫困更远了,向梦想更近了
↑7月12日,朱海萍准备去打扫窑洞卫生。
↑7月12日,朱海萍打扫窑洞卫生。
如今,在崇信县的3个窑洞养牛示范带上
982户贫困户用821孔窑洞
培育梦想
茁壮成长的小牛犊
是他们明天的希望
↑7月12日在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窑洞“托牛所”拍摄的母牛和牛犊。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崔翰超 何问 报道
编辑:吕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09月05日废旧窑洞来养牛!崇信县锦屏镇平头沟村探索红牛养殖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