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生姜种植基地培土 金奉乾摄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金奉乾
盛夏七月,正是生姜生长的好时节。位于徽县洛河岸边的百亩生姜基地里,齐膝的生姜茎叶茂盛,长势正旺。来自江洛镇龙头新村等村庄的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浇水、追肥、培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龙头新村村民马喜花在生姜种植基地拔草
“今年,我们在去年15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了1000余亩,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将带动15个村200户贫困户增收。”7月7日上午,位于江洛镇立斗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徽县富邦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露飞检查完滴灌设施后,从生姜地里拔出一棵鲜姜。带着泥土的生姜个大饱满,通体鲜嫩,与茎秆衔接处泛着淡淡的红色,“今年的生姜长势好于往年,看来‘姜你军’一定会到来。”
记者走进田间地头采访
李露飞是江洛镇大岭村人,2014年,他从部队退伍之后,在当地一家房产公司打工。一次偶然机会,他了解到生姜种植利润非常可观。于是,在和家人商议后他决定试一试。
2016年李露飞从四川引进生姜品种,试种了1亩。“当时不敢多种,就看这一亩出不出苗,结果让我很振奋。”李露飞说,2017年他种了20亩,每亩纯收入8000元,一下子让他尝到了甜头。
李露飞从生姜地里拔出一棵鲜姜 金奉乾摄
在生姜种植基地,来自龙头新村的村民吴云地、马喜花等人正忙着除草。这片生姜种植基地离家不远,马喜花和姐妹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了。“加把劲,我们的活儿快干完了。中午我问问李露飞经理,看还有啥活需要干。”马喜花一边拔草,一边鼓励姐妹们加油干。
村民在生姜种植基地务工,在家门口挣钱。
吴云地聊起近年来家里的变化,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山上的条件太差了,住的是土坯房子,土路坑坑洼洼,赶个集要走半天……现在住进了新房,出门就能打车,变化太大了。”近几年,吴云地的丈夫在外地务工,她平日一边照顾父亲、孩子,一边种地,从未出门打过工。从今年6月开始,在听到徽县富邦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立斗村种植基地的用工信息后,吴云地就和村里的几位妇女一起报了名,农闲时就到生姜种植基地务工。
“每天能挣80元,主要是拔草、浇水,还能顾上家里。”吴云地说,在这里务工,往返都有车接送,她打算让丈夫回来和她一起在家门口务工。
今年,徽县江洛镇生姜长势良好。
近年来,徽县江洛镇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群众入股参股、带动农户种植等多种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将生姜产业培育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当地很多村民除了务工之外,每年还能获得分红。
生姜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金奉乾摄
今年以来,徽县生姜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地规模持续扩大,生产区域不断拓宽,生姜产业呈现出向好发展态势。以徽县富邦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以江洛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泥阳、伏镇、柳林、永宁等乡镇发展生姜种植基地1070亩,预计产生姜428万公斤,产值将达1500万元。
如今,徽县生姜种植产业蓬勃发展,丰收在望,“姜”来可期。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0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梁掌柜”进村收货:“你家的农特产我全包了”
- 2020年08月0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梁掌柜”进村收货:“你家的农特产我全包了”
- 2020年08月0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温暖的回响·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村里的电商达人
- 2020年07月3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温暖的回响 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能人”赵旦林的幸福生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