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兰天 通讯员任伟
在人们印象里,西红柿是生长在土地里,需要农民按时浇水、施肥、打药。
如今,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的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里,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根根西红柿藤用线吊起来,靠根部吸收椰糠中的营养完成生长,没有泥土,但产量高、品质好。
近年来,崆峒区按照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建设标准,大力推进“泾河川设施蔬菜整川推进”工程。先后投资2300多万元,建成了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3座智能温室12096平方米和10座日光温室10000平方米,配套了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种植、供热、物联网环境控制等内部设施,提高了土地资源使用率,提升了生产运营科学化水平。
早上7时,园区里的工人们便忙碌起来,摘菜、打包、装车,以最快的速度把蔬菜发往平凉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在正是西红柿上市旺季,我们种了三棚,产量大概在5万多斤,日产量2000斤,全部销往新阳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朱会文说。
科技赋能,西红柿色泽鲜艳,硕果累累
西红柿植株长势健壮、硕果累累,不仅得益于高科技的栽培方式,“大棚管家”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成为西红柿产量和品质保障的“秘密武器”。园区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利用清洁椰糠、岩棉块做机质,根据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规律,采用计算机和手机APP控制浇水、施肥和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流程化操作、工业化生产,做到了绿色、环保、无公害。
朱会文介绍说,“我们按照‘种植园区化、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模式,根据西红柿种植经验,将无土栽培技术拓展到辣椒、黄瓜、草莓等其他作物,实现了蔬菜种植模式全面革新,带动整个泾河川区蔬菜产业增产增收。”
在全力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该园区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积极吸纳周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园区内务工。“自打这个园区建成,我就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离家很近,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们村有二十多人在这里常年务工。”白水镇打虎村村民白永红开心地说。
泾河川现代农业产业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06月21日崆峒区:务好菜园子,拓宽“钱路子”
- 2019年04月15日临泽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 2019年04月12日酒泉:力争到2022年让戈壁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首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