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放马滩,一件件文物背后的中国源代码
放马滩出土的纸质地图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着一张残破的古代纸质地图。这张“破纸片”可不简单,它出土于天水放马滩的一座汉代古墓。
天水放马滩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由于上世纪80年代曾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的木板地图、竹简、纸地图等一大批重要文物,被考古学家誉为先秦考古文化的圣地。
一张残纸
天水放马滩,又叫牧马滩,是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因传说秦始皇先祖赢非子在此地为周王室牧马而得名。秦人先祖在这里发迹,后被周王室赐姓嬴,直至封侯立国,一统华夏。
放马滩古墓群的发现缘于一场瓢泼大雨。1986年4月28日,放马滩上空笼罩着厚厚的乌云,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让小陇山林业局放马滩工区工长夏向清和他的工友们困居陋室,愁容满面。肆虐的山水从山坡奔涌而下,汇集到职工宿舍后墙外侧,墙体摇摇欲坠,夏向清和工友们在清理淤泥时,突然发现了山坡之上有一个几十厘米的孔洞。从这个孔洞中,正汩汩往出冒着灰白色的泥浆。
夏向清很好奇,他把手伸进去摸索,感觉手中有竹片般的物件。他随后用清水淘去上面的淤泥定睛一看,是竹简,上面还有古朴的文字。他再次将手伸进洞里,又摸到了一堆竹简和几块刻有图形的木板。
放马滩发现古墓,有文物!这个消息很快上报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考古专家火速赶往放马滩,进行考古发掘。
这一发掘不得了,放马滩发现秦汉古墓上百座,最后专家们清理了14座。
1986年6月,纸质地图发现于5号墓地,出土时置于死者胸部,因受潮图呈碎块,无法复原。其中绘有图线的最大残块,长5.6厘米,宽2.6厘米。出土时呈深黄色,逐渐干燥后,褪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有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纸质薄软而有韧性,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纤维排列杂乱,比现代纸厚,碎片边缘起毛,不规整。研究后知其制造过程经过切割、捣舂、制浆、沉淀过滤、挤压整平等工序。制纸原料为大麻,是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脉、河流、断崖及道路。绘法与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驻军图》《区域图》相似。从笔迹看,山、水、断崖用软笔绘成,道路则用硬笔所绘。
这张“破纸”被考古界定名为“放马滩纸”。根据文物考古专家的断定,这是一张西汉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年-前143年)时期的纸质地图,比1957年5月在陕西灞桥发现的灞桥纸时间更早,质量更好。一张“破纸”就此戴上了两个耀眼的光环:世界上最早的纸实物,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此前,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图是公元二世纪托勒密《地理学》一书中的地图,它比放马滩地图晚了将近五个世纪。
放马滩秦汉墓出土的纸质地图,证明早在战国时期纸就已经出现和应用,远远早于东汉蔡伦时代。
木板地图
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木板地图
放马滩出土的地图不止这一例,还出土了7幅木板地图,这7幅地图绘制在4块木板之上,有3块木板正反两面都绘有地图。木板为松木,地图有总图和分图,分图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一幅地图,其中6幅互有联系,为成品地图。这些木板地图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木板地图。
放马滩6幅地图,绘制的范围正好就是以现在天水市为主,西边包括定西,北边包括宁夏南部,南边包括陇南北部的四个市十三个县的范围。绘制的水系主要是渭河流域的葫芦河、牛头河和耤河,也包括长江流域的嘉陵江上源的西汉水上游。图中有山脉,水系,还有峡谷等标记。而且标出了城邑、居民点和一些交通线,以及伐木点和一些药材的采集点。
更让人惊讶的是,专家在地图中发现,有的山脉绘图是闭合线,显示出地图绘制中等高线的影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木板地图上发现了“北方”二字,由此可以确定木板地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与此前考古发现的中山国“兆域图”和长沙马王堆汉代帛地图的方位一致。
我们现在使用的地图方位,一般遵循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证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较高的地图绘制技术、制图标准和完整的方位体系。
离奇故事
放马滩秦简
放马滩还出土了一批战国秦简。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460枚竹简,大多数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经整理,内容有《日书》和纪年文书两类。《日书》中有一部分内容被定名为《墓主记》,记载了一个神秘离奇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志怪小说的滥觞。
《墓主记》故事离奇,非常吸引人。故事是这样的:
秦王政八年八月(公元前239年),一个名叫赤的上邽丞大胆向御史告发:在大梁王里樊野这个地方,有一个叫丹的人,他在秦王政七年因伤人自杀被初次埋葬。丹刺伤他人,后来查出是误伤,罪不至死,在丹自杀后,尸骨在市集弃置三天。后来,丹被安葬在垣雍里的南门外。
在丹被初次埋葬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37年),丹死而“复生”。丹之所以死而“复生”是因为,官寺中的犀武和管丧葬之事的胥吏认为丹罪不应死。丹意外刺伤他人,内疚而自杀,死后弃市,很冤枉。于是,犀武和胥吏向上天祷告,让白狐挖开丹的坟墓,把丹的尸骨悬挂在坟墓的上面三天。
后来,犀武、胥吏把丹的尸体背出了“赵氏”墓地,迁葬到北地(庆阳一带)的相丘之上。丹被埋葬满四年后(公元前236年),丹的鬼魂,耳朵能听到活人所说的话,嘴巴能食用活人的食物。但面容类似缢死者,眉毛很少,面色黧黑,手脚不听使唤。
这些记述了丹死而复生的过程。故事的后面更为离奇。
丹经过几次埋葬,成功“复活”,居然以自己的经历开始“安利”人们:“死者不渴望衣服多。死者以身穿白茅作为衣裳而显示富贵,多多益善。而死者的灵魂可以因为他身穿的白茅衣而富贵。”“如果祭拜人吝啬带来的酒食,鬼就会离去。”“祭拜人务必要清理打扫坟墓。不要把淘米水洒在墓祠之所。不要把残羹剩饭浇在祭祀用的酒食上。不然,鬼魂怎么会食用?”等等。
《墓主记》中的丹简直就是自带“重生金手指”的重生小说主角,多次被埋葬还能“复生”,并且不厌其烦地向人们普及“祭祀须知”。
这篇传奇“小说”比较粗略。但让人们惊疑的是,一些专家认为丹很可能就是放马滩1号墓的墓主人。这就让人不得不浮想联翩了。
天水放马滩,一片坐落于小陇山林区、秦岭山脉中部的一处开阔地,不但见证了秦人的崛起,还隐藏着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先秦时代的秘密。这些神奇的故事吸引着人们不断地探寻2300多年前古代中国的源代码。
撰文/黄建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