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跨越陇山陇水 讲述脱贫故事 ——中宣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在甘采访侧记

 2020/09/12/ 03:12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崔银辉 王睿君 陈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银辉 王睿君 陈多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到最基层,到群众中,才能聆听到“接地气”的脱贫故事。

  9月1日至7日,中宣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主题采访团走进我省,对中央挂牌督战的8个未摘帽贫困县开展主题采访活动。

采访团记者在临夏州采访。

  连日来,采访团三组记者跋山涉水,深入到田间地头、扶贫车间、产业园区、搬迁户家中,从陇中黄土地到陇东黄土塬,从河州大地到“陇上江南”,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您在这里务工一个月有多少收入?”

  “这几年村子里都有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这个乡村记忆馆里一共有多少老物件?都是乡亲们自发捐赠的吗?”

  ……

  每到一个采访点,采访团记者迅速进入状态,有的端起镜头,有的做着直播,有的认真记录。

  科技日报社记者崔爽第一次来到甘肃。在东乡县一家扶贫车间里,她感受到当地的变化不止在于物质层面,对于东乡族女性来说,更像是一场妇女思想解放运动: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过去很多年里,东乡族女性都足不出户操持家务,没有收入让她们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地位很低。但随着脱贫攻坚日渐深入,很多东乡族妇女已走出家门,走进扶贫车间,找到工作并拿到工资,从思想深处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这样的精神脱贫比物质脱贫更具意义。”

  大地无言,却承载着2600余万陇原儿女的奋斗史。正如人民日报记者王浩所言:“行走在陇南三个未摘帽县,感受到这里贫困任务虽重,但一线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干劲十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最后的冲刺。三个县在产业帮扶、劳务输出、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实处,让我印象深刻。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过上幸福生活。”

  采访团的记者不仅收获着信心,也收获着感动。在庆阳市镇原县贾山村,驻村干部的事迹让工人日报记者刘小燕动容:“在采访过程中,无论哪一位驻村干部都能详细回答我的问题,无论哪一位干部都有自己的驻村故事,从他们身上我切实看到了这些驻村干部想要解决问题、想要解决好问题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精神令我深受感动。”

在庆阳市镇原县,记者们端起镜头,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定格。

  记者钦佩当地干群的战贫决心,同时,被采访者也看到了采访团每一位记者的敬业与专业。陇南市扶贫办副主任刘贵祥说,连续一周马不停蹄,记者们走进脱贫攻坚第一线,用脚步丈量陇南脱贫攻坚路,推出了一批“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报道,自己作为扶贫系统的干部,有信心、有决心如期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既定目标。

采访团记者在陇南采访。

  每一次深入基层,也是记者增强“四力”的好机会。“此次甘肃之行对我锤炼‘四力’大有帮助。一方面,可以向其他媒体的同行讨教采访经验;另一方面,我在兰州大学接受了四年的本科教育,这次采访让我更深入地走进群众的生活。”刘小燕说,只有脚踏实地去实践、去感知,才能用自己的笔去传播群众的力量。

  记者,乃时代之记录者,通过他们手中的笔与镜头,让人们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与温度。一篇篇报道、一帧帧画面、一次次直播、一幅幅图片,都将陇原的战贫故事真真切切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吕倩倩在定西市通渭县常家河镇福兴德田园综合体内,用一场直播将黄土地上的绿色农业展现给五湖四海的受众,一位北美的网友留言说:“一定要来中国看一看,吃一吃这里的黄瓜。”

采访团记者在定西采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