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用影像深耕这片土地

 2020/10/29/ 00:09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李满福

  作为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主论坛之一的“影像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论坛在嘉峪关市举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满福

  “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我们是在土地上‘种’故事。”

  “乡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艺术的根。”

  “我一直把对家乡,对土地的热爱,倾注在镜头中,让镜头中的人和故事有生命力,给人启发。”

  10月28日下午,作为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主论坛之一的“影像力量助力脱贫攻坚”论坛在嘉峪关市举行,著名导演、摄影师焦波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影像人生和心路历程。

主持人王登渤“抛砖引玉”。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乡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艺术的根,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的镜头将始终对准最可敬、最可爱的农民。”被论坛主持人、甘肃省文联主席王登渤“点名”第一个发言的焦波,从他的《俺爹俺娘》说起,回顾了其一系列乡村题材的摄影作品、纪录片的创作背景。

  焦波介绍了从 《俺爹俺娘》《乡村里的中国》到《出山记》《进城记》《老窝》等十五部作品创作背后的感人故事。

  “我把对家乡、土地、父母的情结,衍生至整个脱贫攻坚。”焦波说,当时为了留住爹娘,他学会了照相,一拍就是30年。在拍爹娘的同时,又拍了邻居、村子,一直到用影像送走爹娘。

  “爹娘总会走的,爹娘的爹娘永远拍不完,乡村永远拍不完。”焦波说,从2012年开始,他和团队就开始拍摄《乡村里的中国》,当时,他们在沂蒙山区的一个村子里一扎就是373天。期间,和农民一起种瓜种豆,养鸡养羊,完全融到一起了。

  焦波的一席话,引起在座专家学者和同行的掌声。

焦波导演,今天最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有纪录片同行结合他们拍摄脱贫攻坚题材影像作品的经历,表达了在人物的选择、故事的切入点等方面的困惑,希望焦波老师指点迷津。

  “要选有故事、故事精彩,而且一年来故事不断线的人。”焦波说,让比演员还“演员”的人演自己,就成功了。焦波说,“不用解说词,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往前推!这就是我的经验。”,他还说:“种田就是‘种’风景,抓住这个点,用心、用情去坚守。”

  有导演坦言,往往在农村拍摄时,农民一看到他们肩上的摄像机,就当成“闯入者”,总感觉别扭,拍摄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焦波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他只是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到村里一家人去,握着老大妈的手,说眼前的她就像俺娘,说着说着,老大妈眼泪哗哗往下流,他的拍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评价焦波导演,“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是平视的标杆。”

纪录片导演董正韬分享拍摄经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摄

  “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乡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乡村所具备的人文、历史上的保存和传承价值,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也具有共同和共通性。而影像的介入,会让这些特质和价值具备更直接、更有力量感的呈现。”纪录片导演、甘肃省广电总台纪录片工作室主任董正韬结合他们团队的拍摄经历发言,他说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随后的“乡村振兴”将与“脱贫攻坚”形成无缝链接,必将使得广大农村出现“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

  光影记录伟大时代,影像力量助推脱贫攻坚。第八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搭建的平台,让影像人在回望中再次踏上新征程。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