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邹明敏
当响泉村村口的石雕驼队映入眼帘时,泉水清弦也声声入耳。沿着平整的道路走进村庄,房屋安静屹立,屋外喷泉、广场、凉亭、白杨映入眼帘……可谓一步一景。
11月3日,白银市“两区四基地”暨重点项目建设主题采访团走进平川区宝积镇响泉村,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蓝天、绿树、清泉彰显村庄之美
“响泉”之名来自先辈们的引泉入村,泉水日夜不息,响声清亮,故而得名。然而,曾经的响泉村一度尘土飞扬,垃圾成堆。“绿化少,也没有休闲娱乐设施,以前的发展思路只有种地、打工。”村党支部书记李锦政回忆往昔满是感慨。
“美丽乡村建设为响泉村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李锦政介绍,近年来,响泉村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拆除闲置危旧房屋57院,清理垃圾柴草粪堆400处、门前脏乱差32处,新建水冲式厕所280余处。
现在,每家每户的垃圾都提前整理好放在门口,每天早晨有垃圾车绕着村子收垃圾,村里的保洁员也按时按点沿着大小道路细细打扫,“垃圾车司机、保洁员都是本村人,一个月工资1000元,既有稳定收入,又美化了环境。”李锦政说。

村史馆的布置精致而古朴
为了保留村庄发展的印记,响泉村利用两户群众搬迁后的闲置民居进行提升改造,建设为村史馆,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树立了典范。如今的响泉村,洁白的外墙映着道路两旁的树影,与音乐喷泉遥相呼应,老人们或在树边观景,或在石子路上踱步,呈现出一种有别于城市的悠闲与安然。
“从土房土路到喷泉栈桥,从垃圾成堆到绿化景观,现在环境好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76岁的响泉村村民顾凌峰,见证了村子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闲的时候我就到喷泉边的长椅上坐一坐,在凉亭里打打牌。”

顾凌峰(右一)饶有兴致地看别人打牌
近年来,从种植玉米、小麦,发展桃树产业,外出务工到发展第三产业、打造旅游示范村,响泉村结合靠近平川城区的区位优势,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内涵,建设文化体验、乡村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场所,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村内已建成石雕驼队、月牙泉瀑布、音乐喷泉等十余处景观,民宿2家;同时,村委投资300万元,改造提升响泉公园;还在加快修建20亩采摘园和甘肃泉文化博物馆。如今,大量的游客来到响泉村观光、游览,村民们的致富路更宽了。

路牌上标注着响泉村的特色景点
“下一步,响泉村将成立1家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全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还将吸纳村里剩余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李锦政说。
相关新闻
- 2020年08月25日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看甘南空港第一村的蝶变
- 2020年08月10日【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蝶变,从千年马场到现代企业
- 2020年06月03日【甘肃生态环保媒体行】平凉市崇信县梁坡村的美丽蝶变
- 2020年05月23日“90后”扶贫队长石代鑫:让青杠岭、花果园蝶变 让一方水土富裕一方人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