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决战贫困 逐梦小康——镇原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12/01/ 08:14 来源:陇东报 通讯员田永昭

决战贫困 逐梦小康

——镇原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文/图 通讯员 田永昭

镇原县屯字镇屯字村美丽乡村。

  从过去住了几代人的土窑洞到现在的二层小洋楼;从过去的崎岖土路到现在平坦整洁的水泥柏油路通到各家各户;从过去没有主导产业、单打独斗到现在成立合作社、协会抱团发展;从过去贫瘠的撂荒山地变成了现在郁郁葱葱的林果园……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镇原县全面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深度贫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县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增收能力稳步提高,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7年间,全县稳定脱贫44790户178261人,实现了120个贫困村稳步退出,整县脱贫退出指标全部达标。经各级严格考核评估,11月21日,镇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守望民生 夯实攻坚基石

  初冬时节,在镇原县上肖镇青寨村,笔者看到通村油路平坦宽阔,广场设施齐全,百姓悠然自得……一幅幅美好画面让人沉醉,一张张笑脸洋溢幸福喜悦。

  “以前是羊肠土路,一下雨,满地都是泥。现在出门全是平坦宽阔的柏油路、水泥路,村里小学、幼儿园一应俱全,娃娃们上学不用发愁了。”老党员曹国锋深有感触地说。

  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的曹国锋,是上肖镇青寨村离任老支书。从学校毕业后,他就在村上干事,历任计工员、会计、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多年,曹国锋亲眼见证了青寨村的变迁。

  说起青寨村的变化,曹国锋心中无比感叹:“现在路好、房好、政策好,合作社落地生根,兔场、牛场、羊场的建立,让村里的人富起来了,村里到处焕发着生机。”

  青寨村的巨大变化,是镇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缩影。

  精准扶贫行动以来,镇原县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施冲刺清零、固强补弱,找差距、补短板、促达标,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三项行动”和 “5+1”专项提升行动,聚力打好民生基础攻坚战。以“应纳尽纳、应改尽改、全面覆盖”为目标,改造危房(窑)42608户;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稳步搬迁5485户;以“有水喝、喝放心水”为目标,解决饮水安全问题11.7万户;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748公里,受益215个行政村17000多农户; 实现了215个行政村光纤全覆盖,4G无线网络信号村组覆盖率达到100%。 如今,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顺心电,出行难已成为历史。

  同时,镇原县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和金融扶贫政策,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公共服务带来的实惠。拆危治乱、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和“绿色家庭”“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面消除“视觉贫困”,真正实现了“村整洁、户干净、人精神”。

  振兴产业 引来源头活水

  户户有脱贫门路,村村有带贫合作社,是真脱贫、脱真贫的治本之策、源头活水。

  在探索脱贫路径上,镇原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致富的根本,围绕肉鸡、肉牛、苹果、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肉羊、肉兔、瓜菜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培育发展劳务产业;围绕特色农产品,创新发展电商产业;立足资源优势,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强力构建主体化产业体系,使贫困户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每年输转劳动力11万人次以上,创收30亿元以上;近7年输转贫困户劳动力达24.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46.55亿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新城镇孙庵村的大部分村民多年前以传统农业为主。近年来,镇、村坚持科学谋划产业,倾斜资金扶持,鼓励大户引领,积极指导孙庵村因地制宜发展养牛产业,走“党支部+协会+合作社+规模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路子。现在的孙庵村已是镇原县远近闻名的养牛村,全村748户村民中有523户村民养牛,牛存栏2200多头。

  不仅是新城镇孙庵村,全县其他各乡镇纷纷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产业。平泉镇通过3年时间的发展,先后在洪河川区建成设施瓜菜大棚892座,种植露地瓜菜5000亩,致力打造洪河川区优质瓜菜示范基地;开边镇打造以解放、开边、兰沟村为主的5000亩礼品西瓜种植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400户,实现瓜菜产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

  与此同时,镇原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盛华美羊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镇原县久鼎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中天羊业等5家龙头企业,建办各类示范合作社累计184家,流转经营土地40.12万亩,辐射带动贫困户5.6万户。

  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镇原县每年种植万寿菊7万亩、瓜菜23万亩、优质杂粮20万亩,新栽苹果树3万亩,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10万亩,肉鸡、肉牛、肉羊、生猪、肉兔饲养量分别达到4400万羽、24.3万头、87.3万只、18.9万头和91.4万只;累计落实到户扶持资金6.87亿元,带动4.04万户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农业产业收入占发展产业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例由2014年的24.7%提高到2019年的56.3%。

  协作帮扶 走活脱贫一盘棋

  协作帮扶,彰显的是党群、干群一家亲的强大凝聚力。

  “建办合作社我筹划,发展产业我动员,修建基础设施我投入……”这是各级单位帮扶镇原县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中央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级包村联户扶贫中,每个单位、每个帮扶干部用真情、献真心,真扶贫、扶真贫,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镇原县,中央和省市县乡五级7029名帮扶干部与4.24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下派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120人,驻村干部360人。强有力的帮扶力量汇入贫苦乡村,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方山乡贾山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5户705人,贫困发生率53.25%,是国务院挂牌督战村。2017年,贾山村和天津市静海区结成“亲戚”。

  天津市静海区投资80万元建起了万只肉兔养殖合作社和饲料加工车间,并购进了1000只基础母兔,带动贾山村走上致富路。

  杨明世是贾山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去年,他还和父母住在破败昏暗的窑洞中;今年,一家三口就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去年,他还是一位靠天吃饭的农民,年收入不足3000元;今年,他成了贾山村“331+”万只肉兔养殖合作社的一名养兔能手,每个月的稳定收入就有2500元,一年下来足足3万元。这样的变化,让杨明世感慨万千。

  天津市静海区累计为镇原县落实帮扶资金1.8亿元,实施设施蔬菜基地、瓜菜综合市场、舍饲棚圈养殖、到户产业奖补、“331+”合作社奖补、劳务培训、文化教育卫生等项目,辐射带动全县19个乡镇10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3681户14660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先后向郭原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839.5万元,建办“331+”带贫专业合作社2个,2018年至今,帮扶毛庄村种植中药材2000余亩、朝天椒800余亩,养殖肉牛282头,建设牛棚117座,扶持全村10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6000元;向郭原乡毛庄村党支部下拨专项党费61万元,带动全村在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镇原县还坚持内引外联的办法,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争取天津市64家基金会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累计援助物资2726.33万元,援建项目13个,涉及19个乡镇215个村;96家天津民营企业先后投入788.91万元,扶持发展肉兔、黄花菜等特色产业。继续巩固“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成果,引导动员本地9户企业与13个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与2.5万农户签订了《中药材种植及收购合同》,收购并销售各类中药材4000余吨;扶持发展14个村的集体经济,带动769户贫困户发展奶山羊养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站在新的起点上,镇原县将继续拿出滴水穿石的精神、破釜沉舟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力度,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努力实现全县共同迈上康庄大道的新跨越。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