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说陇史】
历史上的甘肃清官 这位武威太守活了96岁
东汉李恂
古人的寿命多不长。原始社会人均寿命二十多岁,到封建社会,五十岁的已经是高寿了,七十岁已经是古来稀。令人想不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叫李恂的武威太守竟然活了96岁高龄。
安定郡太守去世后 他千里送灵柩回乡
这位甘肃的寿星爷,就是李恂。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安定临泾在今甘肃镇原南。这是个千年古县,公元前二世纪设立县,明代洪武二年废县(1369年),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岁月。在东汉时期,临泾也是安定郡泾州的治所。
李恂少年时期,就学习《韩诗》。这是当时的经文学派之一,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故而名为“韩诗”。汉文帝时为官方认可的学派,相当于现在的统编教材。
李恂的韩诗学得好,后来就在州上教授韩诗。跟着他学韩诗的人还真不少,
“教授诸生常数百人。”(见《后汉书·李恂传》)。在当时,这是个很大的数字,一来二去李恂名传天下。安定郡太守颍川李鸿就请他到郡里任功曹一职。他还没有到任,州上又请他就任从事一职。
就在这时,请他任功曹的安定郡太守颍川李鸿去世了。这咋办?李恂做出了一个人们想不到的选择,他放弃了州上的从事一职,送李鸿的灵柩回乡。
他把李鸿的灵柩送回家乡不说,还帮忙安葬,又为李鸿守墓三年。以表达李鸿对他的知遇之恩。这在讲究孝道的两汉时期,是令人震撼的举措。
出使西域不收礼 奉公不阿不送礼
后来,李恂被司徒桓虞征召。桓虞字仲春,冯翊郡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人,依法断事,细密公正,曾任南阳太守,建初四年(公元76年),拜司徒。李恂曾任侍御史,持节出使幽州一带,宣布恩泽,慰抚北狄。他是个有心人,所经过的地方,都画图,标记山川、屯田、聚落,整个行程下来,记录了一百多卷,对北狄的虚实,基本有所了解。回朝后,上缴朝廷,引起皇帝的重视,朝廷对他进行了嘉奖。
李恂是个很简朴的人。他就任兖州太守后,依旧是很朴素,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任张掖太守后,有威重名。不过,一件小事,惹怒了当时屯兵武威的大将军窦宪。那时,窦宪是名震天下的人物,也是当时的权臣。各地郡守纷纷写信送礼。唯独李恂奉公不阿不送礼,窦宪上奏朝廷,罢免了李恂的张掖太守职务。
不过,李恂终究是名传天下的人物。不久被朝廷征拜为谒者。谒者,就是后世的通事舍人,为天子负责传达事务。李恂曾以使持节身份领西域副校尉。
当时的西域,相当于如今的东南沿海,富庶多珍宝,而且各国往来的使节、贵宾、商人很多。这些人多次给李恂赠送奴婢、大宛马、金银、香罽等奢侈品。可是,李恂一无所受,不收礼。
东汉廉吏生活清贫 靠吃橡实成老寿星
李恂不仅分文不取,而且还全力打击阻断丝绸之路的北匈奴人。经过两汉时期百余年的打击,匈奴已经式微,分为两部分,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尽管北匈奴主力西迁,但在西域还有一定的势力,他们数断丝绸之路,朝廷的信使都出不了玉门关,北匈奴嚣张得不一般,怎么办?
李恂虽然是文人,但自有办法。他拿出财货,设下赏额,鼓动勇士,击杀北匈奴主帅。这个办法好,果然见效,勇士们击杀了北匈奴首领,带着匈奴首领的首级来领赏。李恂命人将匈奴首领的首级悬挂于军营大门上。从此,无人阻断西域的道路,西域一路畅通。
由于在西域立功,李恂升迁为武威太守。后来,他又被免去了官职。从此,李恂告别仕途,徒步返回故乡,选择了一个林木优美的地方,修建了草庐,潜心教授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席子,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汉末,西羌叛乱。羌人抓了李恂,羌人都听过李恂的大名,就把他放了。李恂就到洛阳,准备拜见皇帝。可是,遇上粮荒,没有粮吃,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侄,给他送粮,他都不接受。后来徙居到新安关下,没有吃的,他也不怕,就拾橡实来吃。
橡实是一种中药,据《中国植物志》介绍,橡实为麻栎或辽东栎的果实,麻栎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辽东栎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具有收敛固涩,止血,解毒之功效。
李恂靠着吃橡实,活到96岁才去世。可谓是古代少有的一位老寿星。
撰文/王文元 图/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26日【老王说陇史】庄浪虎符
- 2020年11月26日【老王说陇史】草圣张芝隶书石刻失踪之谜
- 2020年11月26日【老王说陇史】小西湖:兰州六百年沧桑见证
- 2020年11月19日【老王说陇史】范仲淹的印章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