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寺滩小曲子:乡音不改传百年
图为景泰寺滩乡音小曲子传承演艺公司演职人员在杨家磨排练。
白银日报记者 吴秀娟 张怡然
“正月里是新年,庄稼人才得闲。一年儿哟来个四季呀,红火了这几天哪。二月里龙抬头,犁铧牛儿遍地走……”景泰寺滩小曲子从寿鹿山、昌林山、梧桐山一带演唱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景泰镇寺滩乡寺滩村是西北小曲子主要发源地之一。寺滩村的王氏家族,自明末先祖王宝宝始相继产生三代民间小曲子创作艺人,先后有上百首经典小曲子流传下来。
景泰寺滩小曲子,极具地域性、通俗性、泥土性、时代性,有浓郁的西北风情、深沉的妈妈味道、旺盛的种子力量、广泛的传唱价值,或歌颂英雄,或宣传美德,或营造乡村和谐氛围,或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体现天人合一的人间大道,十分接地气,富有农家情怀。演唱曲调,以黄河上游文化为基调,以甘青回汉小调为起承,以寿鹿山雅致调为主旋律,以寿鹿山松涛风韵为曲风,唱词健康向上,旋律高亢婉转、抑扬顿挫、余味悠长。
景泰寺滩小曲子,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新进程,是广褒大西北特有的草根文化曲调,是古老城墙上激荡的泥土旋律。
今年70岁的景泰寺滩小曲子传唱人王得枢自幼深受大伯、哥哥影响,特别喜欢哼唱小曲子,十六七岁便登台表演。后来,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只要有机会,他都踊跃地去唱。只要村里哪家响起音乐,他指定赶去“凑热闹”。山里放羊时,也对着大山一曲接着一曲地唱。200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曲子,先后创作了《拐棍曲》《孝敬曲》《十六劝》《壮丽七十年》等悦耳的小曲子。“通过小曲子,我积累了文化知识,了解历史人物,唱罢精神舒畅,没有烦心事。”王得枢说道。
时间来到了2016年,寺滩小曲子的传承迎来了极大的转机。退休后的哥哥王得孝终于有了时间、精力,与王得枢一起主动出击,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民间小曲,于2016年5月23日组建了曲艺传承演艺公司,让演绎了400多年的寺滩小曲子有了更多表演的机会、更高的传唱度。
王得枢兄弟俩的公司成立之初,酷爱唱小曲子的寺滩村村民吕左兰就加入进来,跟着老师王得枢学习。几乎每晚七点钟,大家都来到活动室一起演唱,一起交流。连她13岁的儿子也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唱小曲子。
起初,演艺公司发展比较困难,无场地、无资金、无设备,后来兄弟俩筹集了10余万元资金,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设备,带着大家勤学苦练,不断排练。两年后,公司陆续拍摄刻录了小曲子表演光碟,并分发到广东、新疆等地,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寺滩小曲子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慕名前来采访,让“古老的长城上飘来的曲调”寺滩小曲子走向了全国。
寺滩小曲子“土味”浓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王得孝也坦言,在小曲子的传承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感兴趣的年轻人比较少,但是他表示会继续努力、想法设法发动年轻人学唱小曲子,让小曲子传得更远。目前,他还在收集小曲子相关资料,整理曲目。王得枢表示,他会活到老,唱到老。
记者手记:
原汁原味原生态,乡音一曲余韵长。让记者感动的是,小曲子传唱人王氏兄弟俩的坚持,一个酷爱唱,一个想法设法地包装宣传小曲子,当他们谈起小曲子时,眼中有光芒,真是爱到了极致,只想把祖上传下来的曲子发扬光大。相信有这些传唱人的坚守,景泰寺滩小曲子的明天会更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01日【图片新闻】金昌市第二届“群星奖”小戏小曲大赛圆满落幕
- 2020年03月06日【艺术】(永昌民间特色小曲唱词)打赢阻击战
- 2020年02月08日通渭小曲唱响战“疫”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