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形成“小气候”
——甘肃省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之路系列报道之一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民勤温室大棚内,村民采摘成熟蜜瓜。新甘肃·甘肃农民报特约记者 马爱彬
成熟的天祝藜麦。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赵世鹏
增幅居全国第一!
2019年和今年上半年,甘肃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5.8%;
甘肃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3100多万亩;
甘肃蔬菜产值超过700亿元,苹果产值达到400亿元,肉牛产值达到380亿元;
……
产业发展的亮眼数字,与甘肃持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密不可分。
如今,甘肃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主导产业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五小”特色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特色产业催生出了“拳头”产品。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公布的《“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中,天祝藜麦、兰州百合、民勤蜜瓜等脱颖而出。
颇具特色的产业“小气候”形成的秘诀何在?
关键正是,我省近几年着力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地方优势产品。
1 锤炼“特别特”,打造“甘味”“特种兵”
天祝县,南阳山移民安置点。
微风吹过,成熟的万亩藜麦,掀起一片多彩的麦浪。在傍晚的天空映衬下,宛如美丽的彩霞。这些藜麦收获后,将经过精深加工,变成健康营养的“网红食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公斤售价高达160元。
数据显示,今年天祝县藜麦种植面积达11.6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预计产量达1.74万吨,实现产值1.74亿元,户均增收9000元。
远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古老作物,为何会落户天祝,又是如何做到种植面积和产量领先的?
天祝县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给出了答案。坐落于祁连山下的松山滩,拥有冷凉的环境、适宜的土壤酸碱度、长时间的日照和纯净的雪水,与原产地秘鲁极为相似,种植藜麦自然“顺理成章”。
2017年,天祝县尝试在南阳山生态移民区种植5000亩藜麦。结果,“一炮打响”。这个“美丽”的产业正式落户天祝,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如果说规模的扩大开了个好头,“金字招牌”的树立则增添了发展信心。2018年11月11日,天祝县被授予“中国高原藜麦之都”称号。天祝县“趁热打铁”,以打造全国藜麦种植中心为目标,联合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8亿元建设藜麦扶贫产业园。在产业园,藜麦不单单是藜麦,还变成了富硒藜麦、藜麦酒饮、藜麦饼干等产品。
不仅是在天祝,由于藜麦的种植条件与我省多地自然环境“天生吻合”,藜麦这一古老的作物开始在陇原大地“遍地开花”。近年来,我省在14个市州全面推广陇藜系列品种,初步形成了陇东旱作区、河西走廊沿祁连山灌区、陇中干旱半干旱区、天祝甘南高寒阴湿区4个核心种植区,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
藜麦产业只是我省锤炼“特别特”、建设特色产业带的缩影。长期以来,在甘肃农业产业发展中,传统产业多、特色优势产业少,同质化问题严重,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影响力,收益不明显。
近年来,全省通过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产加销”一体化区域产业体系,破解了这一难题。
如今,甘肃已形成河西走廊、陇东南、中部沿黄灌区3大蔬菜产业优势产区,以临夏为核心的农牧交错肉羊产业带,以张掖为核心的河西肉牛产业带……特色产业带区域正不断扩大。
2 锻造“独一份”,练就市场“杀手锏”
初冬,在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在这里,一瓣瓣色洁如玉的百合被清洁和筛选后,将经过精深加工生产成百合干、百合粉等产品。
和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草源村其他100多位村民一样,曹鹏霞也是这家“扶贫车间”的一员。她将家里13亩地全种上了百合。只有要空,曹鹏霞就来这里打工,每月能挣4000元。百合收获后,还可以直接交由公司收购。靠着百合她能获得两份收入。
像甘肃爽口源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百合加工企业,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现有191家。2019年,该区百合销售产值达8.6亿元,人均百合收益达8068元,形成了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七里河区的百合能散发出如此芬芳,缘于兰州百合打造出的“独一份”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国内有五大百合产地,但兰州是最佳适生区,是唯一的食用甜百合产地。
近几年,我省紧抓这一优势,推行原产地保护种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大项目支撑和政策保障力度。现在,“兰州百合”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兰州成了“中国百合之都”,也成为全国百合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兰州百合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还远销海外。2019年,兰州百合出口量达到463.1吨,出口创汇超过602万美元。
像兰州百合一样,我省其他特色产业的产值也在节节攀升。近年来,我省通过锻造“独一份”,练就了市场“杀手锏”。据了解,我省肉羊和马铃薯产值都超过了250亿元,有百万只肉羊大县9个,百万亩马铃薯大县2个。中药材产值达到450亿元,有4个播种面积超过3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肉牛产值达到了380亿元,有存栏30万头以上的肉牛产业大县4个。
3 打磨“好中优”,形成利润大纵深
民勤,“中国蜜瓜之乡”。这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厚皮甜瓜核心产区和全国优质蜜瓜核心产区。
金黄的外皮,淡绿的瓜瓤,甘甜的滋味……冬日里吃一口清爽的民勤蜜瓜,是优于其他甜瓜的美妙感受。独特的“甜蜜”背后有着确切的数据支撑——民勤蜜瓜糖含量达15%—1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且更耐贮藏,更易运输。
如果说民勤蜜瓜的“好”是天生的,那么民勤蜜瓜的“优”则处处充斥着“人为”元素。在规模、品种、种植等方面的多方发力,最终成就了民勤蜜瓜的“好中优”。
当省内外其他蜜瓜产区还在走品种单一、产品差异化小的“老路子”时,有着多年种瓜史的民勤县已“先知先觉”,近年来先后推出了黄皮红肉型金红宝系列、白皮绿肉型白兰瓜系列等五大系列、108个品种,极大地丰富了蜜瓜品种,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还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品种的丰富解决了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供应周期的延长则提升了产业的循环效益。民勤县巧打“错峰牌”,温室蜜瓜产品集中在每年4月中旬到6月下旬上市,对应小长假等高峰销售期。将露地蜜瓜按不同品种进行早、中、晚分期播种,每年6月下旬到9月中旬也有蜜瓜上市,填补了新疆、陕西等产区销售后的“空档期”。
“通过地膜覆盖栽培、日光温室栽培、小拱棚覆盖栽培、秋延后栽培等四大栽培模式,全镇已实现‘周年生产、四季有瓜、错峰销售、优质优价’的目标。”收成镇副镇长赵生财说。
去年,收成镇宙和村村民许有明承包了220亩地,专门用来种植蜜瓜,纯收入有60余万元。
良好的收益极大地增强了当地瓜农的信心。“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又让民勤县蜜瓜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0年,民勤县蜜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蜜瓜产量34.5万吨,实现产值约13.45亿元,亩均收入达7300元以上。
民勤蜜瓜并非个案。近年来,我省打磨“好中优”,农业产业增长势头强劲,2019年与2017年相比,全省牛存栏量、羊出栏量分别增长8.2%、10.4%,蔬菜产量增长8.5%,苹果产量增长41.3%,马铃薯产量增长28%,中药材产量增长5.5%。
带着甘肃标签的“牛羊菜果薯药”,正在一步步向着利润大纵深挺进。
相关新闻
- 2020年12月08日武威:多项扶贫产业位居全省第一
- 2020年11月20日产业活起来 群众富起来——张掖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综述
- 2020年11月17日政策帮扶 特色产业促脱贫——甘肃省构建扶贫产业体系工作综述
- 2020年11月17日构建扶贫产业体系 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甘肃省直部门落实脱贫攻坚专项责任工作主题采访报道(六)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