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百花】母亲的手

 2020/12/15/ 06:0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周卫宏

母亲的手

  周卫宏

  母亲出生在县城南去仅有五里路的一个叫红花沟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她家是方圆数得上的富庶人家,她从小到大见识过大户人家吃饭穿衣的那种排场。后来因为逃婚,投奔兄嫂,在有名门出身背景的嫂嫂的一手调教下,心灵手巧的母亲学会了做饭,煎炒蒸煮,样样得心应手;学会了女红,缝补刺绣,件件有形有样。

  母亲和父亲结婚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她便离开在外地教书的父亲,只身回到我们在乡下的老家,伺候老人,抚养孩子。母亲又受教于家常便饭也称得上做得很好的奶奶,且发扬光大了奶奶的手艺,给我们家及亲房人家“引进”了那时候只有城里人会做的丸子、夹沙、里脊、酥肉等的做法,母亲的饭做得好,名声不胫而走,亲房邻里和庄间人家逢着红白喜事,都要请她去理厨。一顿粗茶淡饭,母亲做出来,便是别样的味道。

  母亲做的糖油饺子,是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的一个盼头,从备料到做成,颇费周折。做馅用的核桃、红枣、冰糖,都是母亲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平时这些稀罕的东西,都锁在一个红漆斑驳的木质板箱里,平常的日子,母亲不会拿这些东西哄我们的馋嘴。到了元宵节的前夜,母亲才把这些锁在箱子里的宝贝玩意儿一样一样取出来,很有仪式感地开始了糖油饺子制作准备馅料的第一道工序,这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就像几只小馋猫围拢在母亲左右,母亲不是给这个的嘴里塞点核桃仁,就是给那个的嘴里塞粒冰糖,我们咂巴着那种说不出的香甜味道,再一想第二天立马就要到口的糖油饺子,高兴得一夜都无法入睡。及至我们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也老了,很少下厨做饭,但每年元宵节的糖油饺子,母亲都要亲手调制馅料,亲手包,亲手蒸,孙孙们吃着奶奶做的糖油饺子,一个个啧啧称香,母亲眯缝着双眼,细瞅着他(她)们满足的吃相,脸上乐开了花,像是那种香甜的味道香甜在她的嘴里。母亲去世后,我们就再也吃不到像她做的那种味道的糖油饺子了。

  母亲的针线活十分精细。母亲是我们庄间最早使用缝纫机的人。那个年代,做一件新衣裳是很不容易的,有了缝纫机后,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都能穿上母亲用缝纫机缝制的新衣裳,在小伙伴中间,我们穿着过年的新衣裳,招惹得邻居家的孩子好生眼热。新衣裳也只是过年的几天才能穿,平时都是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即便是旧衣裳上一块补丁,母亲缝补的和别人缝补的就不一样。父亲穿衣戴帽十分讲究,就那几件换洗的衣服,母亲都会给淘洗得干干净净,熨烫得平平整整,什么时候穿,都是展展光光。小的时候,我淘气顽皮,刚刚换到身上的衣裳,没几天时间,不是纽扣掉了,就是裤裆开了,母亲在冒着呛人油烟的煤油灯下,给我缝补衣裳的样子,还那么清晰。

  母亲有一双“如意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医疗条件差,不像现在,女人生孩子都要去医院。那时候,女人生孩子基本上都在家里生,亲房邻里在我前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母亲一手接生的,她接生的孩子,一个个乖乖爽爽、健健康康长大。所以亲房邻里的长辈们,都说母亲有一双“如意手”。我记事的时候,就经常遇到夜半三更,谁家的女人要生了,那家的大人或小孩,“啪啪啪”急拍着我家的大门门板,或喊着“三嫂子”,或喊着“三妈妈”,或喊着“三奶奶”,说谁谁谁要生了,让她赶快去看看,母亲急急忙忙起身穿衣,急急忙忙出门,这一忙,便是一个通宵,等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时,已是天色大亮。接下来的几天日子,甚至有时候是整个月子里,母亲都频繁出入于这户人家里,看护着产妇和婴儿,一直到月子出来,看到大人和小孩没什么事,她这才放下心来。母亲带孩子也是特别上心、特别会带,几个儿孙女孙,基本上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小的时候,一个个白白胖胖,逗人喜爱。孙儿孙女黏着她,一刻也不愿和她分开。现在他(她)们都长大了,说起奶奶时还那么动情,看孩子们在网上纪念馆里给奶奶的留言,情深深、意切切,让我禁不住热泪长流。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