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小村庄大变迁】后院变庭院 村庄变小城——记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

 2020/12/24/ 23:13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范海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范海瑞

  “村里有几个后生,常年在外打工,今年下半年回来,进村一看,差点没认出来,都说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普家庄村一社社长闻学林感慨说。

  村民们给记者细数了村里的变化:原来养牲口的后院,现在成了家家户户休闲的庭院;原来村民堆草垛和柴禾的地方,现在是装饰一新的文化墙;原来村头的撂荒地,如今变身人工湖;原来家里放置杂物的房间,如今经过改造装修后,成了迎接四方来客的乡村客栈……

普家庄村主干道改造前后对比。(资料图)

  后院变庭院,人畜混居成历史

  说起村里原来的状况,村民们告诉记者,原来的普家庄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的主要收入依靠种植玉米、小麦和蔬菜,满足自家所需的同时换点钱,多少年来,祖祖辈辈,不曾改变。

  “那时候,都是前院住人,后院养牲畜,从这一排庄子后院旁的土路上走过,随处能见到丢弃的生活垃圾,牲畜的粪便味道很大,过路人都掩鼻而过,也有人想收拾收拾,但就是人心不齐,这家好了那家差,整体还是不行。”闻学林回忆说。

  改变发生在2018年。“我们先是动员了十几户党员和思想先进的村民,先对这十几户人家的院子进行了改造,拆除了后院,安装了清洁厕所,改建了房子,村民们看到改建后的‘样板房’,越来越多的人动心了,逐渐加入了进来,就这样,一年多来,村里一社和六社106户人家的后院都改了。”碱滩镇副镇长赵海龙说。

农户家后院院门改造前后对比。(资料图)

  后院改了,村里人要养牲畜怎么办?“我们在村子附近集中规划了十几亩地,建设了标准化养殖小区,想养殖牲畜的村民把牲畜在那里集中圈养。”村干部介绍说。

  普家庄宽敞整洁的柏油路两侧,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屋后,一座座标准化蔬菜大棚拔地而起,一幅“天蓝、物丰、人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村庄变小城,乡村旅游开新局

  老张掖人都知道新沟排骨,好多人驱车十余公里赶来这里,就是为了就一口卤肉排骨,吃一碗地道的张掖炒炮,满意而归。这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新沟排骨,正是普家庄村的拿手菜。

  曾挂职普家庄村第一书记的韩巍介绍说,普家庄的新沟任记排骨、柏年丁记餐厅、高家兄弟特色餐饮等,都是经过几代人经营的老字号餐饮店,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而普家庄村大手笔进行村庄风貌改造,为的就是发展乡村旅游,远近闻名的新沟排骨正是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好牌。

正在进行内部装饰的秺侯驿美食城。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摄

  任记餐饮如今的当家人任斌正在勾画一张蓝图,他投资在村里建设的秺侯驿美食城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如今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后期装修。这个极具西北传统特色风貌的城堡式建筑,未来将成为张掖人又一处品尝美食、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普家庄环境优美,毗邻张掖甘州机场,距离张掖市主城区仅12公里左右,紧挨着国道227线,即将通车的张扁高速公路也从这里穿过。有这么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我们有信心以此为支撑,撬动普家庄乡村旅游发展。”碱滩镇党委书记华军说。

  “火车快不快,全靠头来带,现在村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秺侯驿这一文化品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将老醋、米酒、石磨面等老工艺都拾起来,统一商标、统一推广销售,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内容。” 普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卞喜说。

  此外,普家庄村还打造了丹凤花海、见龙曲溪、金日磾文化展馆等一系列乡村文化旅游景观,配置了文化广场、大型停车场等各种场地和设施,用以承接过往的游客吃饭住宿,一个靠路而兴的普家庄村正在阔步前行。

改造后的农家后院。(资料图)

普家庄村外围打造的水系景观。(资料图)

村民正在日光温室大棚内打理蔬菜。(资料图)

如今的村民院子。(资料图)

   村上将一户保持完好的西北特色四合院改造成了乡村记忆馆。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摄

普家庄村正在营业的几家餐饮店。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范海瑞 摄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