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旅游

畅通“毛细血管” 打开致富门路——康县以道路交通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发展见闻

 2020/12/29/ 21:14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陈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翻开陇南市地图,内连外延、内外相通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清晰可见。在这张网络中,一条条通达四方的乡村公路让山乡旧貌换新颜,迸发出新的活力,群众得到了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皑皑白雪把冬日陇南的田园风光描摹得既婉约又细致。在康县长坝镇的花桥村,屋檐、树梢、篱笆……无不在雪景的掩映下有了诗意,就连地里的蔬菜也变得越发翠绿。

  前几年,花桥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后进村”。转机出现在2015年,花桥村被陇南市确定为首个全市旅游示范村。于是,平坦的公路不仅修到了村民们的家门口,而且还把家家户户串联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此基础上,花桥村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发展乡村旅游大产业,走上了一条富民兴村的康庄大道。

  村里的巨大变化,花桥村党支部书记田仲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花桥村农家客栈已经增加到20余家。” 田仲虎坦言,“修路之前,村里人都想着外出谋生路,村子差点就成了没有人的‘空心村’。”如今,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搞起了特色经营。

  路修通了,引来了产业和游客。据统计显示,2020年花桥村共接待游客43万多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0多万元。155户680人因此增收致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通畅的交通不仅让花桥村村民在家门口捧起了“金饭碗”,还让周边乡村的贫困户跟着脱下了“穷帽子”,达到了一村带一片、一片带全镇和就地城镇化效果。

  花桥村扶贫产业公路沿长坝河由西向东布设,全长约4公里,置身其中仿佛让田园风光离游人更近一步。同时在这条路上分布的李庄、段庄等村庄,也随着道路通行融入花桥大旅游圈。

  驻村干部史万龙说,“花桥村到段庄村生态廊道的修建,不仅让花桥村景区实现了扩容,也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说了几十年的话,如今依然不过时。农村公路、国省道路在王坝镇全面贯通,使得这里在康县众多美丽村镇中脱颖而出。

  2018年以来,王坝镇何家庄村抢抓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试点村机遇,建成了集游客接待服务、农事体验、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茶马古道文化展示、康养农居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成为南来北往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46岁的何庆山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村里的交通条件好起来,便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别看我们村距康县县城仅10公里,以前出行靠脚掌,运输靠肩扛,可真得不方便。”何庆山说。

  “现在条件好多了,村里来的游客越多,我们挣钱的机会也就越多。去年,我在村里建了养殖场、垂钓园,出产土特产品除了供应本村的农家乐,还很方便就销往外地。”何庆山言语间流露出抑制不住的高兴,“路通了,心就通了,村民们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依托良好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何家庄村还发展了中蜂养殖、太平鸡养殖、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确立了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子,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8000多元。

  “在康县,道路交通的飞跃发展,唤醒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沉睡资产’,让脱贫攻坚有了坚实的基础。”康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成平说。

  不仅康县在蜕变,放眼整个陇南也是如此。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陇南市共新建乡镇和建制村水泥(沥青)路1.2万公里,建成村组道路、硬化村内主巷道、改造提升联网路7500多公里,建成了一批幸福小康路、富民产业路、资源开发路、乡村旅游路;全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农村公路服务广度、深度不断提升。

花桥村扶贫产业公路建设让景区实现扩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摄

何家庄村依托交通改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摄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