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脱贫后,农民都在想什么

 2021/01/04/ 08: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俞树红

脱贫后,农民都在想什么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困扰我省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陇原大地处处展现出一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繁荣景象。农民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一个个过上了小康生活。脱贫后的农民,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又是怎样谋划未来发展的?为此,记者深入一线进行了采访。

  再流转5亩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一个个农民靠发展产业摆脱了贫穷,“日子越过越红火”。昔日“土坯房”,如今变成了“砖瓦房”。乡村产业兴旺,村民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

  曾玉成是元古堆村众多贫困户之一,这几年靠种植中药材、百合脱贫致富。

  “我家40亩承包地,种植百合、黄芪、党参。百合和中药材卖了9万多元。”曾玉成说,为扩大种植,他以一亩400元的价格,流转撒马滩社村民5亩地种植黄芪,收成不错。

  谈到脱贫后的打算时,这位憨厚朴实的中年人微笑着说:“只有种药材,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开春要再流转5亩土地,扩大种植黄芪,壮大产业规模。”

  曾玉成介绍,2015年以前,他家里种植土豆、玉米,温饱难以解决。当年,享受建档立卡精准扶贫产业贷款5万元,购买百合母籽,栽种10亩百合。之后,又种植党参、黄芪,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过去一到冬天,大多村民靠着墙角晒太阳。现在一个个都在家整理捆绑中药材,忙得不可开交。一年庄稼两年种,冬天要做好春天的种植计划。”曾玉成说。

  几年前,元古堆村民不愿多种药材,主要是愁销售。村民卖药材,要到几十里外的集市上去,一天也卖不了几斤。曾玉成之所以大胆扩大药材种植,是村里有签约收购的企业做后盾,不再担心药材卖不出去。如今,元古堆村产业越做越大,已形成规模。村民只要种好百合、药材,就有企业上门收购,销售不愁。

  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在县城买套房

  在康乐,脱贫后的农民不再满足盖“小洋楼”。一个个想发展养殖业,靠养牛羊在县城买套楼房住。

  康乐县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期间,苏集镇半坡村村民苏俊在农业机械会展处挑选购买新农机,准备用于种植玉米。

  “大豆收了一千斤,洋芋有5000斤,10亩地玉米能收1万多斤。玉米秸秆做成饲料喂牛。”苏俊说,家里养了12头牛,10只羊,小牛一头五六千,大的4头牛能卖十万元。现在吃的不愁,花的钱有,想趁好政策、好机遇发展牛产业,以后在县城买一套楼房住。

  在康乐,苏俊只是众多脱贫农民中的一个缩影。

  当日,脱贫后的贫困户高世财走上领奖台,手捧奖牌,才深深理解了“让农民成为最有吸引力的职业”这句话。

  高世财过去很穷,起初养一头牛一年也没有什么收入。现在发展到八头牛,成为村里养牛专业户。

  “现在脱贫了,领奖是第一步,我想今后发展养殖业,多养几头牛,成为养殖大户。”高世财满怀信心地说。

  马全山,家里现在养殖了200头牛。2008年,他家只有20几头牛。这几年,他家养牛发展速度快,成为全县家喻户晓的养殖专业大户。

  “我养的一头西门塔尔牛,体重1120公斤,成为康乐县‘牛王’。计划5年内,力争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牛。”马全山充满信心地说。

  这几年,康乐牛羊产业发展迅速。据了解,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171个,千头牛养殖场就有17个,拥有像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这样的大企业4家。年牛存栏量13.72万头,出栏10.2万头;羊存栏3.5万只。畜牧业年增加值2.3亿元,农民人均畜牧收入1230元。

  打造田园风光,让乡村更美更富

  在定西市临洮县三益村,有个“能人”叫龚志荣。说他能,是因为他以前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龚志荣15岁离开家乡,在兰州扫马路。后来在兰州做蔬菜销售,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他经营的蔬菜铺面,年收入达200万元。

  在三益村,提起龚志荣,村民十分佩服。2015年,龚志荣回乡创办甘肃三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农资的收购、销售,培育农业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带领村民发展蔬菜大棚产业。“看到一个个村民腰包鼓了起来,生活过得很富裕,我开始流转荒山及部分闲置耕地1.29万亩,投资建设集乡村度假、农业休闲、养生休闲、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更美更富。” 龚志荣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发展。龚志荣引进9家农业企业,铺路、敷设水管,已种植1000亩杏树、300亩樱桃、200亩葡萄,栽种牡丹600亩,建成花椒基地、大型养鸡场。同时,绿化荒山2000亩,种植油松、云杉、山楂、核桃、大枣5万株。

  “我已投资3800万元,还不见一分钱效益,每天投入几万元,只想做一件有益于乡村的事,把产业搞起来,把村子建设美。” 龚志荣说,再过两年,树大了,花开了,外地赏花踏青的游客自然来得多,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我回报乡村的美好心愿。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