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州市发布2020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预付式消费纠纷维权难

 2021/01/05/ 09:07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袁文波 通讯员周婷

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预付式消费纠纷维权难

  每日甘肃网1月5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1月4日,兰州市消费者协会发布2020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20年全年,兰州市各级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90件,解决率为98%,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6.11万元。

  根据投诉性质分析,占消费者投诉前5名的是:其他100件,占34.48%;售后服务59件,占20.34%;质量57件,占19.66%; 价格34件,占11.72%;合同23件,占7.93%。

  根据投诉商品分析,占消费者投诉前5名的是:服装鞋帽类63件,占21.72%;家用电子电器类33件,占11.38%;日用商品类22件,占7.59%;房屋及建材类18件,占6.21%;食品类14件,占4.83%。

  根据投诉服务分析,占消费者投诉前5名的是:生活、社会服务类64件,占22.07%;文化、娱乐、体育服务8件,占 2.76%;互联网服务8件,占2.76%;公共设施服务8件,占2.76%;其他商品和服务8件,占2.76%。

  办卡容易退卡难

  预付式消费纠纷时有发生,经营者停业、跑路现象较为严重。

  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办卡容易退卡难,发卡方不履行事先约定或承诺,也不给予退卡退款;二是办卡手续不规范,不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发生消费争议时,消费者的权利难以保障;三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四是不平等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五是擅自终止服务,部分经营者因出现关门歇业、易主、变更经营地址等情形,既不能继续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也不采取其他善后措施。

  预付式消费纠纷仍然难以解决。一是疫情防控期间,部分线下服务转为线上,不符合消费者预期;二是疫情防控期间,部分培训门店无法正常营业,消费者要求退费,却被收取部分违约金;三是部分培训机构倒闭,消费者退款难;四是消费者申请退费,经营者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五是退费协商设置不合理条件,并收取高额转卡费。

  针对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的情况,消协建议尽快将预付式消费立法列入计划,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预收费经营行为治理,做好源头治理。

  服装鞋帽售后投诉量居榜首

  2020年,市消协接到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64件,占比22.07%,比去年同期下降1.67%。餐饮霸王条款、住宿安全、设施服务、时间节点上的疑问、美容美发投诉、干洗服务、中介服务以及保养和维修方面居多。产生投诉的问题主要与部分经营者行业未能诚信经营、自律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只追求利润,而忽视了质量和售后,导致以次充好、掺假充真、违规经营操作等有关。

  在商品和服务大类中,服装鞋帽类商品的投诉量高居榜首,服装鞋帽类投诉个案平均金额虽小,但仍困扰消费者。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消费者需求量大,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处理投诉时的态度不积极,重销售轻服务;二是市场里销售的服装鞋帽存在许多问题;三是由于许多消费者在购货时没有索取有效购物凭证,失去了维权证据。

  网上购物成为新投诉热点

  电信服务仍需加强。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综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详实、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三是运营商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使用,擅自收取有偿服务费用;四是话费及流量使用情况的计算无第三方监管;五是涉嫌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导致商业短信和垃圾短信过多;六是由于售后投诉人员的随时变动,不能及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房屋装修服务成为广大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经营者技术力量不足无力履约;二是施工质量差致消费者身心财产受损;三是经营者减省合同内容规避责任;四是经营者擅自增项改项多收费用;五是装修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约定;六是误导宣传诱使消费者签意向协议;七是未能按照合同期限交付使用而延期交付;八是经营者不履行送货安装或质量保证责任。

  随着网上购物、微信圈直销的兴起,引发的消费纠纷随之而来。受疫情影响,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成为购买热点。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部分商家售卖属于三无产品的防疫用品等。

  2020年快递物流运输产生的纠纷比以往有所上升。反映的问题主要有:涉嫌乱收费,如未按约定收取运费,或货到后找借口增加运输费;托运物品损坏丢失赔偿难以达成一致;经营者未送达物品至指定区域,普通消费者事先协商运价不详尽等消费争议。

  通讯员 周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文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