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于秦安叶家堡的唐代三彩骑俑队列
四
元代统治者为游牧民族出身,自然重视牧业的发展。元初,元太宗窝阔台之三子阔端,即率兵驻屯凉州。公元1247年凉州会盟后,阔端受封西凉王,统治今甘、青、藏、宁及内蒙古西部、新疆东南部分地区。当时中央政府将驼马、牛羊等全归兵部掌管,地方上则由当地政府直接掌管。阔端在自己领地自然重视牧业发展。1271年元世祖又在宋朝、西夏统治期间在废弃了200多年的河西大草滩上恢复了皇家马场建制。
明初,为解决马匹紧缺,承袭了唐宋以来行之有效的马政管理手段,置群牧监,后改为太仆寺。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设立了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5个行太仆寺。其中陕西行太仆寺设少卿、丞各一人,治所在今平凉。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下令将上述5个行太仆寺改为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个苑马寺。其中甘肃、平凉苑马寺所辖都是六监二十四苑,苑马寺的最高官员为“卿”,从三品。甘肃苑马寺为最大,分布在河西走廊和青海东部地区,共牧马十余万匹。其中部分马场又恰好与明初“关西七卫”中的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罕东卫相互交错重叠。这样,既利用了这里丰美的水草和少数民族善于畜牧的有利条件,也打乱了草原原有的势力分布,为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陇南也是历史上陕甘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中原王朝的军马与官府用马大多来自于西北地区,多由丝绸之路获得,这就使得处在丝绸之路陇右中线与秦蜀道北端的陇南,在明代以前就成为“茶马互市”的中心地带。
明代建立官办的“茶马互市”,以国家垄断性质管理茶马交易。据《河州志》记载,传统的古河州榷场成为中心茶马司。朱元璋把茶马贸易纳入政治范畴,把它变成从政治上分化和控制番民的手段,从而把茶马贸易推向规模化、制度化。客观上“茶马互市”加强了农业与畜牧业的互通有无,促进了市场繁荣和经济发展,也增强了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巩固了边疆。今天河州人的“善商”意识也许就是由此而来。
明王朝为解决苑马寺种马和马源的稀缺,曾多次下令从“互市”调拨马匹。永乐年间,河州茶马司就所交换来的1434匹北马全部分配给陕西、甘肃的苑马寺。明代甘肃境内的河州卫管辖的范围以内,有19个部族承担着向朝廷纳马的职责,这无疑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官办的“茶马互市”后来也因为“茶贵马贱”交易不公和官员的贪腐而消失,但民间的“互市”依然延续存在。
明英宗正统以后,随着马政的衰落,大量牧地废弃。正统二年(1437年),朝廷下令裁减平凉苑马寺。正统四年(1439年),革甘肃苑马寺。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年),平凉苑马寺下辖只剩长乐、灵武二监,牧地仅数百里。尚书刘大夏荐南京太常卿杨一清为副都御史,督理并核查整顿陕甘马政。由此陕甘的牧马业得到短时发展。后杨一清被陷去职,西北的马政又趋于衰落。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王朝重新整治修缮山丹大草滩马场设施。此时的草场面积300多万亩,养马4万多匹。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各苑遵选人员,集中于平凉,开办牧马学校。但明朝后期腐败,一切都已成颓败之势。
山丹马场
五
清康熙元年(1662年),靖逆侯张勇率军驱逐盘踞在甘肃河西大草滩的羌人,并在此重设永固营。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朝,为用兵西北的需要,在甘肃广设营牧场。乾隆元年(1736年),在甘州、凉州、肃州、西宁各设马场一处。甘州马场选在大草滩,凉州马场设在黄羊川,肃州马场设于嘉峪关外花海子湃带湖,西宁马场置于摆羊戎。四场各立牝、牡马1200匹为本马。嘉庆六年(1801年),仅大草滩马场繁育马1.8万多匹。至道光年间,马大蕃息,各场马匹多至2万余匹。
鸦片战争前,各牧场皆繁荣兴旺,其产出大批牲畜除调给军队和屯田外,还参加驮运矿石、救灾赈恤。道光六年(1826年),新疆发生叛乱,清廷先后从天山北路和陕甘运兵3万前往征讨,动用马匹不下5万。
鸦片战争后,国运不济,甘肃马场大都逐渐荒废,牧场大多开垦为田。杨昌浚主政陕甘时,马政虽有恢复,但已趋于衰落,在甘肃大地上曾经万马奔腾的景象已经一去不返了。
最后一次在甘肃境内见到庞大马队的是清军收复新疆的大军。清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率西征湘军六七万人,其中骑兵15营,近万人,加上后勤辎重马匹不少于5万,由兰州集结出发途经河西走廊,沿途还不断征集马匹粮草,浩荡蜿蜒,进军新疆。
总的来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有“马政兴则国运兴,马政衰则国运衰”的说法。甘肃地处西北,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多民族杂居、农牧兼蓄、半农半牧的社会,作为马政实施的重要基地,对历朝各代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甘肃这块土地上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这种文化,从谚语、民俗、民风、歌舞等都可以反映出来。例如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赛马的风俗,甘肃境内的诸多地名都留有马的痕迹,诸如:马鬃山、马衔山、马营河、邓马营湖、马家塬、放马滩、海马湖、驿马镇、马集镇、马路滩、马营镇、贡马井、羊马古城等等。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军马和民用马都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马的踪迹也不再随处可见。甘肃作为古代重要的牧马基地,也成为一段传奇历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13日【溯源甘肃】甘肃远古文化的文明印记
- 2021年01月06日【溯源甘肃】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农业的发展
- 2020年12月23日【溯源甘肃】贾诩:出自陇上的汉末三国谋士
- 2020年12月09日【溯源甘肃】伏波将军马援在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