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沟育苗中心。
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优
2020年以来,武威市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运行调度,持续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新动能逐步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加显著。
发展成果离不开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去年以来,武威市深入推行“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项目管家”等工作机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全程领跑”,不动产一般登记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11万户,增长29.49%。积极为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减税降费5.34亿元,降低用电成本7846万元、用气成本560万元,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3.33亿元。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28名市级领导包抓244个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一项目一方案”强化服务和保障,开复工218个,占计划开复工的102%,预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兰张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全线开工,武威民用机场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智慧武威”上线运行,建成5G基站465处、开通310处。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预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5亿元,增长12%。
非公经济发展方面,出台控疫情稳经济“28条”等政策措施,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3.33亿元,续贷、展期等66.69亿元,延期缴纳税款1.3亿元,减免社保费2.47亿元。竭尽全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25.76亿元,清偿率100%。全市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2.1万户,增长29.49%。
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势必是绿色的。近年来,武威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同时,全力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防沙治沙,完成人工造林30.53万亩,是省上下达计划的3.9倍,封育35万亩,治理退化草原21.12万亩,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1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完成,凉州城区空气质量稳定在达标城市行列,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土壤环境总体安全。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创建了干旱缺水区河湖生态治理与保护样板。国家节水六大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水权、水价和基层水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颁布施行,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252万亩,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1%,用水总量比“十二五”末减少1.6亿立方米。
高质量发展也让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去年以来,武威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高于全省5.4个百分点。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通过产业培育大幅提升就业水平,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超目标任务14.4个百分点。武威一中扩建、武威六中迁建、古浪职教中心新建等重点教育项目顺利推进,市二幼、凉州牌楼小学、古浪大靖三小等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4280个、公立幼儿园园位2520个,缓解了大班额、入园难等问题。市医院创建为三甲综合医院,凉州医院启动搬迁,民勤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等建成投用。三县一区均提前供暖。新增天然气入户1.5万户,中心城区覆盖面达到90%以上,古浪县富民新村通上了天然气。居家养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扫黑除恶取得显著战果,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武威伊利绿色生产及智能制造示范应用项目。
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更强
不久前召开的武威市委四届十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第二次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生态产业体系。
下一步,武威市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在形成价值链上狠下功夫,着力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加快培育更高质量效益、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要提质增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加大种植结构、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紧盯区域中心城市、大城市的“面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奶瓶子”“蛋筐子”,以奶业振兴、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粮改饲和秸秆综合利用、食用菌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为抓手,力争八大主导产业规模在2021年迈上新台阶。要突出三大产业带特色,跨区域、跨流域优化种养布局,扩大种养规模,为食品工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提高数据信息产业为农业赋能增效能力,把现代农业发展提到一个新水平。要做足节水文章,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严格落实《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六大工程,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落实“六严禁”“八不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同时,抓好玉米、甜瓜、藜麦、茴香和纯种湖羊等种质资源库建设,努力在国家“种业翻身仗”中作出贡献。
生态工业要延链补链。围绕提升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全产业链水平,发挥规模优势,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业态集聚、产业集聚和转化增值。坚持“一企一策”,千方百计支持农产品、食品加工及饲料(草)、包装、农机、兽药、物流等链条式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研发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新增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要把招商引资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主渠道,把陆港和各级各类工业园区、农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把各类园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定位清晰、互为补充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引导企业坚守实业、做精主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谋转型、求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要融合发展。围绕打造5A级大景区,加快在建项目进度。谋划建设“凉州会盟”纪念地、丝绸之路文史馆、吐谷浑考古遗址公园,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贡献武威力量。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深度挖掘宣传红色文化、长城文化、“五凉”文化的核心价值,加快建成古浪战役纪念馆二期、八步沙“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项目,使文化旅游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增强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新一轮创城工作,按旅游城市的标准和理念,统筹做好现代服务业各领域的整治规范提升工作,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新光彩。
生态环保产业要做大做强。生态环保既是“国之大者”、责任所系,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所在。一方面,武威将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决不能搞变通、打折扣,切实尽到生态报国责任。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践行,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把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大产业来抓,把工作项目化、实体化,重点抓好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河湖治理、生活及建筑垃圾处理等项目,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1月21日【非凡2020 奋进2021】以创新催生新动能 以改革激发新活力——甘肃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2021年01月21日筑牢企业改革发展的“根”和“魂” 兰州石化公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 2021年01月20日玉门市税务局: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