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学习笔谈】以城带乡推动乡村振兴

 2021/02/25/ 05:0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袁凤香

【学习笔谈】

以城带乡推动乡村振兴

  袁凤香

  建立城乡融合机制,发挥城镇带乡作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圈,优化发展空间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甘肃乡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要推进乡村振兴,仅仅依靠乡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依靠城镇优势生产经营主体、良好组织形态、现代化生产方式、先进科学技术来激活乡村各类资源和要素,促进乡村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建立城乡融合机制。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因地制宜,加强要素融合,培育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产业融合,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强空间融合,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政策融合,强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要通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这两大优势,深入推进生产园区、生态景区、生活社区“三区”共建共享,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政策制定、规划布局、物质基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

  发挥城镇带乡作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引导城镇的资本、人才、先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当前,尤其要发挥小城镇和城镇企业的作用,使其成为以城带乡的基本支撑。对甘肃而言,既要顺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又要适应逆城镇化的热点,鼓励城市人才、资本和消费“上山下乡”,全方位实现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互促共进。一方面要发挥好正向促进作用,通过新型城镇化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引导部分脱离农业生产的农民流向城市,推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另一方面要发挥好逆向拉动作用,带动城市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改变或改善农村城市间要素流动逆差的问题,实现两者互联互动。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要以工业立乡的思维谋划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打造全产业链。农业龙头企业要设立研发中心,依托“粮头、农头”资源,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形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加工层次和增值效益。要在优势产区和产业园区,围绕农业优势资源规划主导产业和配套项目,积极培育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产业集群。让农产品的品质结构从“大路货”向“精深特”转变,把“食”做出名堂、声誉、品牌和价值。鼓励和引导企业改变“初加工”、突破“原字号”,从上游向中下游扩展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延伸价值链,向“食尾”“工尾”聚焦升级,延长多条乡村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圈。要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要通过推行农村社区化,以社区为中心,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资源下移,构建起乡村组三级“一刻钟服务圈”。要依托乡镇、街道、村民小组办公地搭建起各类艺术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还要搭建起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实现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全部免费开放。以社区为平台,集聚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破解村庄散弱且空心化、人才流失且老龄化、农业分散且兼业化等难题。要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建设,切实开展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孝星”“致富能手”等推荐评选活动。

  优化发展空间布局。通过改善环境,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环境优美的生态空间。要致力于推进乡镇村区域的绿色化、景区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镇村。同时,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要搞好新时代的乡村规划设计,推行大保护小开发,将开发与保护结合,加强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的关联,对美好生活、美丽家园进行统筹规划。要推进农村集体低效用地整治和再开发,加快农村地区产业升级;绿化提升改造村庄内部零星、闲置地块,并建立有效、科学、明晰的长效管理制度,持续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坚持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完善乡村“三资”体系;盘活闲置资源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两确保、一增强”为核心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农村富民增收。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