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
——白银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白银日报记者 王鹏程
多少年来,贫穷一直是被贴在白银群众身上的历史性标签。白银市属甘肃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所辖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平川区5个县区均为“三西”农业建设县,会宁、靖远、景泰3县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平川、白银两区为省定插花型扶持县区。全市179个深度贫困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大沟深,有的十年九旱,有的高寒阴冷,有的风沙漫天,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很多村子缺乏基本的生存发展条件,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极大。
面对千百年来戴在白银群众头上的贫困帽子,白银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天津市和中央各定点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无私帮助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20年,全市37.1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如期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
紧盯特色产业,推进融合发展,确保脱贫不漏一人,乡村振兴全面拉开架势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减贫事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具体工作中,白银市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以敢死拼命的精神迎难而上,以背水一战的作风苦干实干,让181万人民群众以昂扬的姿态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农业十大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白银市按照“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发展思路,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黑毛驴、水产养殖、文冠果“十大特色产业”。开展“破三弱、强造血”“两园两率两节点”等产业脱贫行动,建成脱贫产业园330个、特色产业园403个,总结推广“扶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和“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的发展模式,让贫困群众种上了“摇钱树”、拔掉了“穷根子”,每家每户都有了“旱涝保收”的增收渠道,贫困户依托产业实现增收3165元,占4000元脱贫指标的79.13%。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势头强劲。融合是动能所在、发展所需。白银市牢固树立三产融合、齐头并进的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新兴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和品牌创建行动。引进牧原、润丰、海升、海大、雄特、新希望、阿西娅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25个,会宁小杂粮、靖远羊羔肉、景泰戈壁鱼虾、平川黑毛驴一批“银字号”产品享誉全国,有效构建了企业、农户、市场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二五”末的15.45:41.24:43.31调整为18.6:35.3:46.1,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精准脱贫实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脱贫路上,一个人也不能落下。
白银市坚持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找准“穷根”,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增收难、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比较典型的定西市岷县漳县地震重建的异地安置移民村,初期移民生活不习惯,对发展大棚设施农业不认可,干群矛盾突出,经过细致工作,多方合力攻坚,一场改变旱作农业习惯的产业革命悄然发生,该村完成了由“问题村”向“先进村”的华丽转身,成功实现整村脱贫。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脱贫37.12万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14元。
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拉开架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白银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版”,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四抓四促”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行动。累计建成了白银区“六朵金花”,会宁县丁家沟·线川、紫香·童家湾,靖远县水韵·独石、稻花香·瓜园,景泰县石村·大水?、桃花谷·红岘台、平川区古村落·小黄湾、陶瓷小镇等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169个,其中大水?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顾家善村和龙湾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突出绣花植根强基兜底,坚定敢打必胜信心决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更要有精准务实的思路举措。白银市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紧盯贫困县退出“三率一度”要求,重点突出“绣花、植根、强基、兜底”四个方面。
突出“绣花”,把精准施策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坚持精准绣花,靶向治疗,大规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户算好算细算准产业收入、务工收入、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四笔账”,为3.48万贫困户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为1730户边缘户和1931户监测户制定巩固提升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对深度贫困逐村逐户分析,“一对一”“滴灌式”帮扶,重点项目挂图推进,重点人群挂图帮扶,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逐渐使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
突出“植根”,把产业培育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着眼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弱、小、散”问题,集中精力打好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组合拳”,通过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43家、农民合作社8080家、支持建成扶贫车间137个,吸纳就业4420人。会宁县采取“基础补助”和“达标奖励”相结合的办法累计发放到户奖补资金9.65亿元,靖远县引进的新希望50万头生猪生产线不到半年就建成投产,景泰县依托海大集团建成盐碱渔业产业示范园8000余亩,平川区4524户贫困户18574人入股黑毛驴养殖企业,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的定海神针。
突出“强基”,把基础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坚实支撑。紧盯农村基础建设短板,组织实施了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引洮供水二期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工程,新发展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23万亩,硬化了以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道路9791公里,完成31.42万户123.23万人集中供水,建成10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近6万人住进了新房子,70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6%。着眼打造一支不走的基层工作队伍,选派302名年轻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为农村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兜底”,把保障保险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着眼建设完善农村保障体系,全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全市共兜底保障贫困户1.87万户4.3万人,发放保障资金近16亿元,累计开发各类公益岗位8592个,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实现了应兜尽兜、因保尽保。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将牛、羊、蔬菜等主要特色种养业全部纳入产业保险承保范围,贫困户产业参保率达到100%,有效化解了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致贫返贫的潜在风险。
创新体制机制,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全市动员全民动手的强大攻坚合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靠领导,带动靠干部,保障靠政策,主体靠群众,帮扶靠社会。白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层层靠实责任,形成了全市动员、全民动手的强大攻坚合力。
压实党政、部门、帮扶“三条线”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市级指挥督战,县区主体落实,乡镇属地管理,部门落实政策,帮扶线宣传政策、协调对接。建立领导包抓和挂牌督战工作机制,全市31名地级领导干部中25名联系会宁、靖远两个深度贫困县,不仅抓好联系贫困村的工作,还要统筹协调贫困村所在乡镇的所有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市县领导对全市69个乡镇、302个贫困村、400个非贫困村和108个易地搬迁点包抓全覆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布下全民参与、天罗地网大会战战场。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充分发挥行业和社会力量,各部门单位、社会组织、企业个人齐上手、尽全责,变“单兵冲锋”为“全民皆兵”,大力推行电商扶贫、消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定点帮扶,光伏扶贫、生态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形式,全市共有726个帮扶单位22362名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东西协作扶贫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资金6.94亿元,312户企业、4个商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建成消费扶贫专馆19个,累计输转劳动力141.86万人次,汇聚起了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
深化冲刺、清零、会战“三大系列行动”,凝聚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立足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质量,组织开展了“3+1”冲刺清零、“5+1”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去年我们利用疫情防控带来的经验启示,3月份组织了“四抓四促”城乡环境大整治,4月份开展了“五盯紧五整改”脱贫攻坚大会战,5月份开展“过筛子、补漏洞、化矛盾”问题大清零,6月份组织“星级”乡村大评比,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接着一仗打,实现任务大起底、漏洞真补齐、矛盾全化解、问题全清零,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保证了脱贫成色。
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征程更有新作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虽然白银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脱贫攻坚画上了句号。下一步,白银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部署和中央、省委要求,始终保持奔跑向前的思想觉悟和连续作战的实干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奋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提档升级、争先晋位,以崭新的风貌开启白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04日【财经简讯】临夏县联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2021年03月04日【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擘画乡村美好新蓝图 甘肃省金融机构多举措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2021年03月03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我的家园是彩色的”
- 2021年03月01日甘南州书写脱贫攻坚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