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勠力同心奔小康
西宁爱老幸福食堂让老人更幸福。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摄
青海日报记者 李庆玲
山峦叠嶂,碧波荡漾,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德吉村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脱贫户加太一家也忙碌起来,打扫卫生、准备菜品,为周末即将到来的游客接待做准备。
德吉村是一个建村历史只有四年多的移民新村,村里居住着来自尖扎县7个乡镇30个行政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251户村民,贫困人口超过90%。2018年,德吉村开始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门是店、关门是家的乡村民宿经营模式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加太说:“我们如今搬到海拔不足2000米的黄河岸边新村,政府又帮我们开办了农家乐,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加太曾经居住的村子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青海,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而包括加太和他居住过的村子在内,青海曾经有30个贫困县、658个贫困村和27万贫困人口。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展精准帮扶,帮助群众摆脱贫困,成为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青海省坚持规划引领、机制保障、资金支持“三到位”,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61%和重点行业部门扶贫资金的73%用于涉藏州县脱贫攻坚;在到户产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补助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扶持;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数万名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十三五”以来,青海大地全面打响了一场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脱贫攻坚大作战。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于2011年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充分发挥“产业助脱贫”的作用,牧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社员变职员。2012年至2020年,该合作社累计分红2941.87万元,仅2020年人均分红6567.16元,2018年拉格日村已实现整村脱贫。
贫困有千万种,但破解之策在于“精准”二字。以“拉格日”模式为代表,青海牧区涌现出各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不仅保护了生态,推动了青海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还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如今,高原大地,万物勃兴,牧区一幢幢易地搬迁住房鳞次栉比,产业园区里牧民转变身份当上产业工人,生态扶贫让昔日的“放羊娃”成为生态管护员,月月都有固定工资……
“十三五”收官之年,青海宣布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04元,年均增长36.8%,“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贫困群众告别过去的穷窝,摆脱了闭塞落后,搬入了新家园,过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四川 新征途在路上
凉山州甘洛县蓼坪乡达杆依村幸福快乐的孩子们。(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雨杨/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属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是经过几轮攻坚一直没有攻下来的“山头”。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踏着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的号角,四川“三州”干部群众以昂扬斗志和旺盛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最终赢得了脱贫攻坚战役的伟大胜利。
一步跨千年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70多年前,凉山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多种原因,直到脱贫攻坚战打响前夕,这里仍是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全州17个县市中11个民族聚居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7.5万人,2072个贫困村中就有1350个村的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
牢记总书记嘱托,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综合帮扶凉山的34条支持政策和推动政策落实的16条工作措施,选派5700余名优秀干部驻点帮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四川更是全面构建政策支持、资源倾斜、干部帮扶、责任分工等帮扶凉山脱贫攻坚体系。
全州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共搬迁35.3万余人,其中集中安置26.3万人,占全州贫困人口的36%。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凉山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全面免除3年幼儿教育保教费和3年普通高中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全州还开办了3117个“一村一幼”幼教点。
新生活 好日子
在以2013年底人均纯收入2376元为标准开展精准识别中,甘孜州18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有贫困人口22.55万人,贫困村1360个,贫困发生率23.17%。
五年来,甘孜州全面实施扶贫攻坚战略,兜住民生底线、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精准脱贫攻坚和保障改善民生“双加强”。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投入557亿元,深入实施21个扶贫专项,强力推进“五个一批”“七大攻坚”,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3351户,改造棚户区5652户、农村土坯房17153户、农村危房41713户。
突出抓好产业就业扶贫,推广“飞地”产业扶贫模式,建成旅游扶贫示范区6个、示范村71个,建成就业扶贫基地109个,动态开发公益岗位90845个(次)。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广东省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帮扶全面加强,到位资金57.5亿元,实施项目2033个。
希望在升腾
曾经,这里是一片贫困肆虐的土地。阿坝州是脱贫攻坚的“困中之困”“坚中之坚”。2013年底,通过精准识别,全州13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市),共有贫困村60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万人。
如今,这里是一片希望升腾的土地。产业融入、易地搬迁、东西扶贫、生态补偿、政策兜底……全州干部群众书写着新时代脱贫新篇章。2020年,全州13县(市)全部脱贫摘帽,累计完成606个贫困村退出,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各族老乡,正不断奋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08日甘肃日报联合江西日报、湖南日报、贵州日报、陕西日报、浙江日报,邀约代表委员、专家学者“云对话”——重温百年光辉历史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 2021年03月04日【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永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三论大力发扬“三牛”精神
- 2021年03月03日【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争当创新发展拓荒牛——二论大力发扬“三牛”精神
- 2021年03月02日【甘肃日报评论员文章】甘当为民服务孺子牛——一论大力发扬“三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