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 振兴传统工艺促进非遗传承
胡鹤龄
近年来,山丹县积极转变非遗传统工艺发展方式,深挖传统工艺,扩大传承队伍,在保持非遗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注重对外交流发展,形成传承人创业,产学研相结合的非遗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传统工艺振兴和非遗保护传承。
夯实基础,发扬和保护非遗文化。挖深入挖掘整理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山丹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3名民间艺人加入传承人队伍,27所非遗传习所挂牌运营,建成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2名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被评为工程师;整理上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6名非遗传承人被山丹县县委县政府授予“能工巧匠”荣誉称号。积极争取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资金28万元,建成烙画传习所3所,烙画培训基地5个,常年开展烙画技能培训,实现传统工艺和非遗艺术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助力脱贫,形成产业化经营。目前,已建成省级非遗扶贫工坊4家(山丹县余玲邑工艺有限公司(马当先)、山丹县千穗食品有限公司(山丹花馍)、山丹县实木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木雕主要推出中草药艾灸熏蒸仪)、山丹县丹美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烙画剪纸),完成“非遗工坊”国家级非遗产品销售平台入驻工作,其中丹美“剪纸·烙画”非遗扶贫工坊入选全国非遗购物节“云探店”,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吸纳当地贫困群众进入扶贫工坊工作,帮助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拓宽思路,促进交流发展。组织非遗产品和优秀文创作品参加北京“亚洲文化旅游展”、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丝路记忆·西北五省区非遗展演”暨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深圳文博会、张交会等国际展览、兰州黄河旅游文化艺术节等大型交易会,传承人周玉梅、张志光多次带山丹烙画、麦秆画赴国外参加国际文化交流,石木堂红枣木多功能养生系列产品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山丹麦秆画、树皮画和针织品入选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展,让山丹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
加强合作,搭建研发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提供免费场地,建成总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县非遗研发中心,吸纳丹美有限责任公司和县上有实力的7名省、市、县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集体研发创作,包括山丹烙画、剪纸、麦秆画、刺绣、手工编织、木雕等具有浓郁山丹特色的非遗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引进县内石木堂有限公司、余玲邑手工编织公司等文创公司在非遗研发中心宣传展销。通过引进优秀的传统工艺创作人才和资源,鼓励创作文化艺术类作品等方式,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艺术创造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
普及教育,重视非遗传承。县非遗研发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实行常年免费开放,方便群众对非遗的学习和交流。开展非遗进乡村、进景区、进学校、进乡镇、进军营等活动,组织该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文化馆、非遗研发中心、传习所、社区及各中小学校不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让更多文艺爱好者掌握非遗技能。组织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技艺,烙画、剪纸、麦秆画、刺绣、手工编织等技艺现场展示制作,让群众进一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传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08日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第九四〇医院安宁医疗区举办学习雷锋主题活动
- 2021年02月25日传承榜样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第六集《家国情怀》引发甘南州干部群众热议
- 2021年02月08日裴原明:非遗剪纸迎春到
- 2021年01月26日兰州刻葫芦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阮文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