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投放知晓率95%以上 参与率80%以上 正确率90%以上 兰州市酒泉路街道成“垃圾分类”城市样板

 2021/03/15/ 09:22 来源:兰州日报 首席记者 葛强

投放知晓率95%以上 参与率80%以上 正确率90%以上

酒泉路街道成“垃圾分类”城市样板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葛强 摄

  每日甘肃网3月15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在城关区酒泉小院大门出入口处,灰红蓝绿四色垃圾桶十分显眼,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站就设在这里。每天早上7时30分,小区内的分拣员就在垃圾桶旁对垃圾分类进行监督。当有居民来投放垃圾时,实施“破袋投放”。居民自己将垃圾倒入垃圾桶,分拣员进行检查、指导,当分类不规范时,分拣员当场指出,有效提高了小院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分类准确率。

  投放知晓率95%以上、参与率80%以上、正确率90%以上、回收利用率40%以上……3年的时间,酒泉路街道成为兰州市区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覆盖的街道,并形成一套成熟运行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成为住建部、兰州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推荐的垃圾分类“样板”街道之一。 2020年,酒泉路街道荣获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蔚玲荣获2020年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暨全域无垃圾工作先进个人。

  近日,记者来到酒泉路街道,探寻其垃圾分类工作成为“样板”的成功密码。

  建立兰州首支“红领巾”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全覆盖”,在街道的小区居民身上得到了体现。上午11时,在畅家巷小学校园内,孩子们正在上一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哪位小朋友告诉我,这些物品叫什么名字,它们属于什么垃圾?”“老师,我知道!这是纽扣电池,属于有害垃圾;这是玻璃碴,属于可回收物!”。

  10岁的“‘红领巾’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小队员王笑儒,来自畅家巷小学六年级一班,她正在学校周边认真地向沿街商铺宣传四色垃圾分类法,“蓝色垃圾桶投放可回收有利用价值的废旧物品,例如塑料、金属、纸制品、玻璃、织物……”小小年纪的她对垃圾分类知识了如指掌。

  今年2月底,在酒泉路街道友邻空间党群服务中心内,来自辖区共建校园的孩子们组成了一支“红领巾”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队员来自畅家巷小学、清华小学、实验小学、兰州第一中学、兰州外国语学校,这也标志着兰州市有了首支“红领巾”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

  变废为宝筹集“微心愿”基金

  3月5日“雷锋日”,酒泉路街道杨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邀请辖区共建单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关区交警大队、兰州果品茶叶公司及社区党员志愿者共同开展了“垃圾分类我践行,聚力圆梦微心愿”社区圆梦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大家走进社区的大街小巷、门店商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垃圾分类理念,同时,识别并回收辖区门店、小区内的可回收物品,这是大家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平时随地乱堆的废纸板、饮料瓶,此刻成为大家眼中的“宝贝”,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索、寻找,志愿者队伍共收集到30公斤的可回收物品,在收获“任务”面前,大家擦拭着汗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么多的可回收物品如何处置呢?社区早早就想好了妙招……社区与共建单位将今天垃圾分类的战果送到废品回收站,换得的现金作为社区征集“微心愿”的圆梦基金。“孤寡老人邢爷爷需要一个衣帽架,困难老党员郭爷爷需要一台豆浆机,辖区特困百岁老人杨奶奶床边围栏坏了需要更换一个新的……用基金将微心愿一个个落实落地,把社区党组织的关心送到每一位困难居民的心中。”杨家园社区副主任张欢欢告诉记者。

  2021年,杨家园社区发起了“圆梦行动”系列公益活动,辖区各家共建单位积极认领困难家庭的“微心愿”,被认领的心愿在3月5日“雷锋日”当天得以实现。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