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甘肃红色印记⑤|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最早发展的党员

 2021/04/13/ 10:04 来源:新甘肃 安永香

  》》》》点击下载微海报原图

  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后,党员除书记张一悟外,基本是随国民军抵兰的外地同志。鉴于此,特别支部根据当时的工作特点,利用有利时机,在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广泛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的基础上,采取集体培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对象,培养进步骨干分子,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壮大党组织力量,加快党组织建设步伐,以适应大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要求,为积极推动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秘密发展中共党员

  1926年初,宣侠父、钱崝泉介绍王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甘肃特支在甘肃兰州发展的第一个党员。3月,钱崝泉、王陶介绍秦仪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冬,在中共甘肃特支成员宣侠父、钱崝泉等人的倡导下,国民军联军驻甘总司令部政治处在兰州创办政治训练所,政治人员训练所由督办公署政治处处长延国符兼任所长,宣侠父、钱崝泉兼任教务主任,张一悟、寿耀南、邱纪明分别担任讲课和训练工作,吸收平时思想进步、向党靠拢的积极分子参加,学习时间为三个月,伙食公费, 学员每人配发一套蓝 色制服。与此同时,钱崝泉与同属中共北方区委领导的陕北党组织取得联系,并以国民军联军少将身份,亲往榆林、绥德、定边等地,通过当地党的秘密组织,招收了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兰州,其中一部分人参加政治人员训练所或兰州国民军联军第二军事政治学校,一部分被派往新疆等地开展工作。政治人员训练所主要开设《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和社会进化史、唯物史观及俄文,政治 空气浓厚,军事训练一丝不苟。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政训所的学员思想倾向也逐渐泾渭分明,但有少部分学员明显右倾。钱崝泉、张一悟当即采取相应措施,对思想进步的学员加强个别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灌输共产主义思想,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及经验。进步学员思想转变很快,同右派学员划清界限,纷纷要求加入共产党。到政训所结业时,40多名学员中有28人被中共甘肃特支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中共甘肃特支还在社会上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培养了一批进步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和组织考察,秘密吸收为共产党员。根据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新党员入党后对外保密,均以国民党员的身份开展工作,一般不发生横的联系,阅读文件、召开党小组会议都以秘密方式进行。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张一悟,介绍参加党务工作训练班的进步青年李果加入中国共产党;特支成员邱纪明介绍女师附小教员韩芝惠(即韩玉珍)加入中国共产党;王陶介绍女师附小教员谈仲瑜加入中国共产党;钱崝泉介绍女师附小教员冯玉洁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入党的还有何其亨、杨和鑫、阎可选、焦亚男、黄绍南、陆华甫、高钟等进步青年。1927年4月,由张一悟、冯玉洁介绍女师图书仪器室管理员兼附小教员窦香菊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中共党员王陶、秦仪贞革命活动

  王陶,字仪侃,男,江苏省南通市十里铺人。甘肃省立一中物理教员。国民军进驻兰州后,一部分驻扎在省立一中旁边。省立一中校门前的大操场成了部队的主要活动场所,中共甘肃特支成员宣侠父、钱峥泉经常到一中进行宣传演讲,向师生们介绍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对世界革命的影响,讲解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宣传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的形势等。他们的演讲使一中师生受到深刻启发,觉悟不断提高。王陶在同宣侠父、钱峥泉等人的接触交谈中,被宣侠父、钱峥泉二人远大的抱负和先进的思想所吸引。在宣侠父、钱峥泉及中共甘肃特支的帮助和支持下,王陶在一中师生中发起组织了“醒社”,组织进步师生积极响应革命号召,参加反帝反封建宣传活动。“醒社”创办了对开铅印报《醒社》周刊,在师生和进步青年中宣传革命道理,以唤起民众,响应北伐,彻底进行国民革命。进步学生王子光撰写《妇女解放论》一文被《醒社》刊用作为社论发表,在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宣侠父、钱峥泉等共产党员还以国民军政治宣传人员和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帮助省立一中联合其他学校进步师生成立了“进化剧社”,与师生同台演出《工人之家》等剧目。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培养和严格考察,1926年初,钱峥泉、宣侠父介绍王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共甘肃特支成立后发展的第一名共产党员。后来, “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娘秦仪贞在上门送药的过程中,认识了已成为共产党员的省立一中教员王陶,并且得知王陶时自己丈夫杜猷康的江浙老乡,就向王陶流露出学习文化知识的愿望。王陶便经常利用空暇时间去药店教秦仪贞读书识字,同时向她讲解时局发展状况,灌输受苦人翻身求解放的进步思想,使秦仪贞逐渐看清老百姓受苦受穷的社会根源,更加同情和关心这些活动在自己周围的“特殊顾客”。1926年初,王陶介绍秦仪贞认识了宣侠父、钱峥泉。此后,宣侠父、钱峥泉、王陶、秦仪贞经常以同乡身份往来聚谈,并介绍秦仪贞加入中国共产党。

  秦仪贞,女,1889出生,四川省忠县人。 自幼漂泊异乡,历经磨难,后落脚兰州,嫁给了“兰州中外大药房”的老板杜猷康。夫妻两在兰州道升巷经营药房,出售只有在大城市才能买到的各种西药。国民军入甘后,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成员的对外活动也越来越多,宣侠父、钱崝泉认识了江浙同乡杜猷康。他们经常在杜家碰头聚会,并向杜猷康和秦仪贞宣传革命道理。在特支成员的培养、教育和启发下,秦仪贞的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26年3月,经钱崝泉、王陶介绍,秦仪贞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甘肃特支最早发展的女共产党员。入党后,秦仪贞积极投身妇女运动,把自己的家作为党组织秘密活动的场所。从此,秦仪贞的家成为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秘密活动据点。并在院内位置比较隐蔽的地方挖了个窑洞,窑洞比较深,长约30米,大概有一人高。窑洞里因夏天比较凉爽,存放药品等物品,也存放着一些是地下党的东西。秦仪贞以兰州中外大药房老板娘“杜太太”的身份作掩护,积极帮助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甘肃特支经常在她家接头、开会,她承担并出色地完成了人员联络、警戒放哨、信息传递、后勤保障等任务。

  大革命失败后,她辗转到了上海,负责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为了营救革命同志几乎倾家荡产。1928年初至1934年秋,秦仪贞在上海地区从事7年的革命活动。钱崝泉在江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秦仪贞帮助安葬和处理善后事宜,并给予烈士母亲经济方面的援助。

  全面抗战爆发后,秦仪贞返回兰州,为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供给药品,全力协助办事处做好各项接待、服务、安全保障等工作。1938年,张一悟逃出国民党监狱回到兰州,身体极度虚弱。秦仪贞冒着危险,把张一悟偷偷接到家里藏起来,为他煎药喂饭,调养身体,直到他恢复健康。她还帮助张一悟传递情报,为秘密会议站岗放哨。在张一悟的教育下,一些年轻人想投奔延安,秦仪贞千方百计为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筹措路费。

  兰州解放后,秦仪贞积极参加各项恢复和建设活动,先后被选为兰州市城关区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市第一届、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兰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市一至六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中国妇女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二届、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66年,秦仪贞因病逝世。

  (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  安永香)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