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张掖“盘活”红色资源,党史学习教育践真知、办实事

 2021/04/15/ 19:50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杨红丽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每一次来这里参观学习,都能体会到革命先辈的艰辛,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扬红西路军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实际、立足岗位,贡献力量。”4月14日,国网高台供电公司办公室党支部书记何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说道。

国网高台供电公司党员干部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吸引了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前来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纪念馆进一步提升展陈水平,优化解说词,并对讲解员进行系统培训,做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副馆长陈殿才介绍。

  张掖市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运用本地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传统,在学习中重温初心,在党史中汲取“营养”,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高台县红色记忆博物馆

  高台县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依托,加快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基地、西路军主题公园、红色文化商贸街、红色文化博览园、河西红色文化体验景区、西部红色文化影视城、红色旅游小镇、国防教育主题公园“1+8”红色文化旅游大景区,推动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模拟实景

  同时,高台干部学院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现场教学主题,全力打造“1+X”党性教育基地,建成高金城烈士纪念馆、临泽战役纪念馆、艾黎纪念馆、山丹军马场场史馆等市内红色教学基地20个。

  “我们不断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音像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打造以走一段红西路军征战路、穿一次红军服、祭一次革命先烈、唱一首红军歌、看一场红色影片、吃一顿红军饭、参观一次革命遗迹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提升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李文红说。

临泽县汪家墩红色研学基地

  连日来,在临泽县汪家墩红色研学基地,来自县内外各单位的党员、干部和游客通过重温入党誓词、瞻仰英烈纪念碑、参观革命文物陈列、聆听红军故事、唱响红色歌谣等方式了解当地历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从3月初到现在,我们已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最多的一天有2000多人次,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汪家墩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义军说,乡村红色旅游已成为汪家墩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红色旅游持续升温,临泽战役纪念馆、倪家营镇梨园口战斗遗址、梨园村红色记忆馆、三道柳沟战斗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也纷纷开展以“革命先烈”缅怀、“红色征程”体验、“红色文化”展演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教育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点”。

甘州区背街小巷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展

  立足党史学习教育,张掖市甘州区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对城区青年西街等十余条老街巷进行提升改造,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切实改善居民出行条件。“青年西街是张掖城区一条背街小巷,因多年使用,路面老旧不堪,地下管网老化使这里不时发生管道堵塞、返臭等问题。我们承诺三个月完成小巷改造,目前,我们努力争取用两个月时间提前完成,尽快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甘州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工程建设部部长唐鹏说。

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介绍张掖市党史学习教育情况 杨红丽 摄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张掖市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减轻基层负担等16项专题调研,施行办好城区学前教育、加快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关爱基层职工等25件民生实事,全市8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同时,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旅、卫生、体育、广电发展,创建全省“六个一流”社会事业,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此外,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承诺亮诺践诺,定期公开办实事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张掖市委书记杨维俊表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