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燃爆!武都区大型民俗情景歌舞剧《高山情韵》迎来首演

 2021/04/29/ 18:45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陈多

《高山情韵》首演现场。

  新甘肃客户端陇南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浓浓龙江情,悠悠高山韵。4月28日晚,陇南市武都区大型民俗情景歌舞剧《高山情韵》在陇南市大礼堂首演,为市内外观众奉献了一场承载历史传承与发展的文化饕餮大餐,一场传统与创新水乳交融的歌舞视听盛宴。

  《高山情韵》以武都民俗及高山戏文化为基础,分为跨越千年的5个场景,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为主线,以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为辅线,串联了羊皮扇鼓舞、高山戏、大身子舞、劳动号子、社火表演及民间祭祀、生产、生活场景等经典元素,构成对武都历史民俗的追溯。

武都特色的歌舞表演。

鲜活生动的劳作场景。

  演出在第一篇章《冬·孕》肃穆、神秘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这个篇章集中展示了远古时代的武都人民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摸索前行的情景。而第五篇章《年·庆》则通过再现农村婚礼和闹社火的场景,将气氛推向高潮。五个篇章荟萃了武都民俗文化的显著特征,鲜活呈现了深植于心的乡愁和武都儿女奋进新时代的壮阔历程。

  高亢嘹亮的高山唱腔、舞步翻滚的劳作场景、鼓点如雨的羊皮扇鼓……让观众惊叹于武都特色歌舞表现出来的张力。据介绍,《高山情韵》的主创人员均是武都本土文艺骨干,作品坚持音乐创作、服装设计、舞美呈现等本土化与时代主流化相结合,深挖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让抽象的文化概念可听、可视。

  作为展现武都形象的新“名片”,《高山情韵》从2020年初开始策划、创排,期间多次同本地文化名人、民俗专家、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进行深度交流,并邀请他们共同开展剧目编排。本次演出共用演职人员240余人,他们以热情和质朴的表演,让武都民俗文化的魅力渗透进了每个观众的心头。

再现武都人民生活场景。

  《高山情韵》拉开了一幅展现武都历史民俗文化的印象画卷,许多观众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喜爱与赞誉。市民田女士说,“看了这场演出,我心里特别激动,作为一名武都的观众,高山戏是咱们独特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从小的乡愁记忆。我希望通过演出让高山戏走得更远一点,让更多的人知道。”

  “《高山情韵》的首演,标志着武都高山戏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地方剧种,已经从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乡土民间登上了舞台剧的大雅之堂,对更好地保护传承高山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武都知名度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武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霞告诉记者。

  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是我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发源于武都区鱼龙镇。高山戏是从古老的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中演变、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1959年定名为“高山戏”,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学术界誉为“戏剧研究的活化石”。

  近年来,武都区始终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发掘整理、传承保护武都传统特色文化,打造推广高山戏这一武都文化名片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以高山戏为代表的民间文化活动空前活跃,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遗产高山戏。

  演出前,武都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对武都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推介,并竭诚欢迎四海嘉宾前来武都观光旅游、共谋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