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折翼天使”安放一张课桌
“送教上门”让特殊孩子也能接受义务教育
“送教上门”保障了残疾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4月28日上午,家住九州经济开发区的重度残疾儿童小宇一早就焦急地等待着。当天是他上课的日子,城关区辅读学校的两位老师要到家里给他进行康复训练,还要上一节语文课。
11岁的小宇因脑瘫无法自主行走,被评估为重度残疾。他无法到普通的小学里跟班就读,也不能到辅读学校正常上课。为了让小宇这样的特殊学生也能接受义务教育,我市“送教上门”,把“课堂”搬进了学生家中。
1.特殊的课堂
上课了,杨芸老师的教学开始了,她扶着小宇在客厅里走了5圈。最后一圈,她不断提醒小宇,不要扶餐桌,要自己努力尝试着走。走完之后,她让小宇坐在餐桌上,然后拿出数学教具,要求小宇根据自己的提示拨不同的颜色、数量。张玉红老师悄悄说,这是手指的康复训练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小宇的手指抓握力量不足,抓铅笔写字“有点飘”。像这样的学生,她们都是先进行手指的精细化训练,后期再让他们书写。
小宇的妈妈拿出孩子一年多来的涂色作业,果然后面的作品涂色出框的情形少了,可见孩子的手指灵活了。
杨芸老师40多分钟的教学结束之后,小宇稍稍休息,张玉红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语文教学。
在九州经济开发区另一名重度残疾孩子的家里,城关区辅读学校的何宏兰与魏习谦老师也正在上课。拍手、击掌、按摩这些简单的动作,9岁的小安做得很费劲,复习上节课的数学与语文内容时,她总是忘了又忘。两位老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小安终于记住了“个”这个字。
2.“送教上门”很温暖
说起这些“送教上门”的老师,小宇的妈妈充满了感激。她说,2019年小宇在城关区辅读学校报名后,鉴于孩子的身体状况,学校以“送教”的形式给孩子上门教学。这两年来,孩子每周上两节课,从康复训练到教授知识。现在,小宇能看低幼绘本,能简单认数,能书写。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每次她推着小宇出去,小宇也爱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现在,每周老师通知要来上课的前一天,孩子就开始盼望着上课。
小安妈妈的感激更甚,孩子学习用的平板电脑是学校提供的,教具也是学校提供的。像这样“二对一”的私教,如果放在那些私立的康复中心,费用是她家不能承受的。这些免费教学不仅减轻了她家的负担,更让孩子一点点向教育靠近。
何宏兰老师告诉记者,像这样需要“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城关区辅读学校在册的有59个,不仅有城关区内的孩子,也有七里河等区外生。为了不让残疾孩子辍学,学校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还让老师们利用双休日上门送教,保障所有重度残疾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3.“一人一案”全覆盖
记者从兰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兰州市于2018年就制定出台了《兰州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3年来加大特教专项经费的投入,用于特教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师资培训、“送教上门”等工作。在市盲聋哑学校基础上,我市成立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扩大了残疾少年儿童招生范围;完成西固区特教学校、七里河区五星坪随班就读资源建设,推动皋兰县特教班有效运行,加快榆中特教学校学前班建设,积极推进特教学校开展职业教育;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实现特教学校全覆盖。
经过近3年的努力,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教学校为骨干、附设特教班为补充、‘送教上门’试点为突破”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一人一案”教育安置实现全覆盖、零拒绝,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巧灵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24日兰州市儿童福利院评估6岁以下儿童康复训练效果
- 2021年02月23日【新春走基层】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艳阳天
- 2021年01月19日临泽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全覆盖
- 2020年08月28日【图片新闻】天祝藏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关爱残疾儿童 开展早期康复”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