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出行旅游 安全时刻牢记
即将迎来的“五一”小长假,很多人都选择户外旅游、踏青。出门在外,安全、健康是第一位的。在此,天水市应急管理局提醒您:大家出游时一定要牢记安全小常识,并力所能及地掌握一些出游时遇到险情的急救常识,确保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小长假。
出门前,要消除家中潜藏的火灾隐患,切断电器电源,最好是关闭家中主电源。如果有部分必须开启的电器,也须检查好电线是否有皮套破损的情况。
酒店宾馆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假期人流量大,发生危险的可能性也大,入住酒店或者进入公众聚集场所消费娱乐,应该提前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疏散通道进行撤离。
家中易燃易爆类的生活用品如香水、空气清新剂、酒精等,最好放置在阴凉通风的抽屉或柜子内,避免阳光直射,以防因温度过高导致自燃或被意外引燃。
进入旅游景区后,应遵守旅游景区的安全防火有关规定。不在禁火区动火,不在室内旅游景区、森林公园及其他禁止吸烟的旅游景区内吸烟。更不能乱丢烟头,尤其不要将未完全熄灭的烟头丢进垃圾桶。
乘坐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安全规定,不要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如果是自驾出游,要提前对车辆的油路电路进行检查保养,最好在车内携带车载灭火器,如果遇到车辆自燃等,可以及时进行处置。
在野外露营或野炊时,要注意用火安全,要在确认明火完全熄灭后方可休息或离开。
当然,一旦遇到诸如溺水、车祸、中毒等的危险,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便显得相当重要。
状况:溺水
急救:就地进行心肺复苏
随着天气转暖,许多人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溺水死亡的原因是在呛水的过程中,导致声门紧闭引发窒息。因此,溺水后就地心肺复苏很重要,倒着背等民间土法有时会弄巧成拙。
首先,应让溺水者脱离危险水环境,把口、鼻的污物清除掉,使气道通畅。接着是控水处理,即抢救者单腿屈膝,将溺水者头朝下俯卧放在单腿上,通过抖动大腿或轻拍背部,将吸入肺或胃中的水倒出来。通过控水处理没有效果,就需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大多数情况下,有人溺水时,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打120等待救援。能掌握心肺复苏的只有少数人,因此大多数溺水者错过了前3到5分钟的黄金抢救期。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开始心脏复苏,其成活率就高,否则,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等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状况:车祸
急救:口鼻眼耳出血时不能堵
自驾出游是“五一”小长假许多市民的选择,但是,节假日也是车祸高发期。发现车祸患者不要随意搬动伤者身体,特别是昏迷的人,以免造成病情的加重。车祸中最严重的就是颅脑损伤,如果碰撞部位大出血,家人可以用干净毛巾进行压迫止血并立即送医院抢救。专家提醒,颅脑受伤时,颅内出血会从口、鼻、眼、耳流出,人们往往习惯拿东西去堵,其实这么做是不对的。堵住后很容易引起颅内感染,要让血水自然流出。
状况:中毒
急救:强酸强碱中毒不能催吐
每逢节假日,医院都会收治一些中毒患者,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食物中毒如河豚、发芽土豆、生扁豆、毒菌等;二是吃变质食物引起的中毒;三是药物或有毒物品保管不严或使用不当误服引起的中毒。
食物中毒的共同点是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误服药品中毒,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会出现惊厥或昏迷。当发生急性中毒时,应分秒必争地立刻进行抢救,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接着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如清洗被污染的皮肤、除去污染的衣服、脱离有毒的场所。专家提醒,误服强酸强碱有毒物品时不能催吐,因为在给强酸强碱中毒者催吐时,通过食道呕吐时会二次灼伤食道和喉咙,体质虚弱者也不能催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4月30日天水武山县推出5条旅游路线畅游油菜花海
- 2021年04月30日嘉峪关·关城里景区5月下旬开园运营
- 2021年04月30日阿克塞县:一季度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 2021年04月30日甘肃省文旅厅备好丰盛旅游“餐单”喜迎“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