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时政要闻

【伟大奇迹中的甘肃印记——甘肃脱贫攻坚纪实】产业扶贫 稳定增收

 2021/05/20/ 06:1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四梁八柱 稳步迈向现代农业

  走进广河县官坊乡石磊村村民马成录家,他正在打扫牛舍。见有人来,他家的牛“哞……哞……”地叫。

  马成录指着一头小牛犊笑着说:“这头牛犊刚生下3天,是叫唤的那头母牛的‘孙女’,估计她想保护自己的小孙女吧。”

  2017年,马成录家还是贫困户,这头母牛是当地政府发放给他的“扶贫牛”。马成录精心喂养,不到两年,1头牛就变成了4头,马成录咋能不高兴?村里老人们常念叨“母牛生母牛,三年五头牛”,他家可提前实现了。

  想扩大养殖规模,缺少资金,只有望“牛”兴叹,这是许多贫困群众遇到的窘况。

  广河县试点推行基础母畜奖补工程,按照贫困户奖补6000元、非贫困户奖补5000元的标准,整村实施基础母畜奖补项目。同时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对未脱贫户和2018年脱贫户每户发放2.6万元产业扶持资金,让“扶贫牛”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牛”。

  “有了党的好政策,我发展养殖有信心!”马成录信心满满。

两当县左家乡权坪村董坪组的土鸡养殖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子恒

位于嘉峪关市的酒泉钢铁集团公司厂区绿植遍地、环境优美。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为了解决贫困群众在发展产业中“没钱干”“不会干”“闷头干”等难题,我省着力构建了特色产业、投入保障、生产组织、产销对接、风险防范产业扶贫“五大体系”,为我省产业扶贫搭建起了“四梁八柱”,为群众稳定脱贫、长久致富保驾护航。

  产业选准了,还要卖个好价钱。2019年4月28日,在兰州,甘肃省马铃薯、蔬菜、苹果产业产销协会正式成立。加上之前成立的牛、中药材、洋葱等产业产销协会,目前甘肃已组建了9个产业产销协会,共同集结在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这面大旗下。

  一个省级扶贫产业产销协会,9个不同特色产业分会,225家协会会员企业。大家拧成一股绳,一个声音谈价格,一艘货船载产品,联合起来闯市场。

  力量聚集起来了,拳头怎么打出去就是关键。

  2020年6月21日,“甘味”农产品品牌发布会在兰州举办,多个省外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企业与我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等签订购销订单9项,总金额12.36亿元。其中,甘肃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锦域佳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1.5亿元“甘味”农产品购销协议。

  “此次产品购销订单以我省优质高原夏菜、百合、小杂粮等产品为主。”省农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会长刘玉清介绍说,2019年南方地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蔬菜需求量加大,蔬菜市场价格也大幅上涨,不少品种价格甚至翻了几番,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随时掌握市场需求的风向标,抱团出征找市场、找大户,让甘肃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通过聚焦“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区域性特色品种,目前已整合遴选了全省1600多家企业的6000多种优质农产品,组成优质农产品信息库。

  娃娃菜、青笋、菜花、甘蓝……榆中县有在全国叫得响的“兰州高原夏菜”。以前,它们的目的地只是兰州市张苏滩蔬菜批发市场。在那里,每公斤菜花的批发价在1.6元左右。赶上集中上市,价格还得往下掉。产量过剩,销不出去,囤积的菜花放不了几天,就只能成批丢弃。

  如果没有良好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很难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更谈不上“热销”全国。

  为尽快解决果蔬集中收获上市造成的价贱伤农、产后损失严重等问题,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补足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

  一座座新建的果蔬保鲜库伫立在田间地头,打破了农产品时空限制,实现了从“卖一季”到“四季卖”的转变。

  目前,全省已建成果蔬保鲜库4433座,储藏能力达533万吨,提升了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鲜保值能力,有效化解了滞销风险,有力促进了农民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甘肃不断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持续完善推广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政策兜底的“3+1”保险保障体系,实现了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全覆盖。

  自2019年起,甘肃就已实现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覆盖所有行政村,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银行、保险类基本金融服务。

  在千里陇原,农民增收、产业兴旺,已不局限于农产品本身。甘肃探索出电商扶贫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产业扶贫带来新理念、新要素。

  “大家看一下明泉村的小杂粮,纯天然绿色食品,营养健康……”临泽县新华镇明泉村,26岁的当地“网红”张汉琪正忙着直播“带货”。

  “我们最多时有40多名主播在田间地头进行直播,帮助推销土特产。”临泽县兴录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兴录介绍。

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大力发展胡萝卜产业,变冷凉劣势为优势。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清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明泉村,曾经是临泽县重点贫困村之一。多年来村民们用玉米、小麦、麸皮等杂粮饲喂土猪、土鸡,适当散养,肉质紧实、口感好,但销售渠道不宽,农户收益低。

  前些年,赵兴录看到电商销售的诸多好处,就联系了当地两位唱民间小调火起来的“网红”,帮他销售自产土猪肉、土鸡。

  当地政府提供场所作为电商发展中心,支持他“网红带货”,并支持他成立合作社。短短几年,合作社驶入电商发展快车道。2020年“双11”期间,合作社月营业额达到50万元。

  2020年,甘肃持续推进以“甘味”品牌为主的扶贫产品销售,全年实现消费扶贫金额138.4亿元,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青山依依,碧水潺潺,小桥、石路曲径通幽……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身边这些习以为常的景色,如今成了“聚宝盆”。

  随着乡村面貌逐步改善和旅游产业的步步提升,这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成了当地旅游的亮丽名片。

  天水市秦州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体验、创意农业,为村民创造出可持续的增收途径,还培育了一批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新村。

  将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美丽经济”正在带领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迈向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产业扶贫是重要支撑;推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是关键所在。甘肃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正昂首迈入产业发展的新浪潮,以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