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张掖市甘州区小满镇充分整合土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优化产业布局

 2021/05/20/ 15:04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段新生 段晓梅

甘州区小满镇充分整合土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优化产业布局

深耕沃野描绘乡村振兴新景

  张掖日报记者段新生 段晓梅

  近年来,甘州区小满镇坚持“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充分整合土地资源,提升耕地质量,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日光温室里的幸福生活

  日前,记者来到小满镇店子闸村,一座座蔬菜大棚错落有致……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新农村画卷。眼下,百亩连片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内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一派生机。

  这两天,种植户陶建军两口子格外忙碌,记者在温室大棚见到他时,他和老伴还有几名雇用的“花头巾”正忙着修剪西红柿叶枝,干得热火朝天。他介绍到,自己经营的3座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辣椒卖了一茬近两万元,眼下西红柿已进入收获期,收获后可以继续种植,他的温室大棚一年四季收入不断。

  “以前,家庭收入主要以制种玉米为主,现在政府支持搭建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效益比以前好多了,一年下来家庭收入可以增加2万元。”陶建军老伴说。

  小满镇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在店子闸村建设占地180余亩的高标准智能日光温室大棚20座,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农户积极参与,建成了20座智能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店子闸村党支部书记常生宝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在中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现场,推土机、装载机往来穿梭,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工程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田地整理后,机械化利用程度提高了,既节省人力,又节省水。正在施工现场的中华村七社社长康荣告诉记者,“土地整理后,省人工、省水、省化肥,机械化率提高了,也便于流转,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土地面积,壮大集体经济。”

  据了解,该镇自2016年起先后完成店子闸、康宁等6个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3.1万亩。2020年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3.4万亩,涉及小满、中华等5个村。此外,该镇以高标准农田实施项目为依托,积极引进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完成6万亩精品玉米制种、5000亩红辣椒、3000亩订单洋葱、3000亩露地蔬菜、2000亩特色经济林和1000亩设施农业,逐步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树成行”的农业生产格局,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种植的新路子。

  “6亩地”里的花样生活

  初夏时节,繁花似锦。在东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仙客来、三角梅、鹅掌木、铜钱草等各色花卉争奇斗艳,造型独特的大型盆栽绿意盎然,绿树红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特殊的“春意图”,棚内王卫东的妻子和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育苗。

  王卫东从最初的种大田,到后来改种日光温室,靠6亩地发展日光温室产业,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是村里第一批尝“鲜”者,从事鲜花种植近20年,从零售转批发,王卫东夫妻对花的热情不减。自从搞起了花卉种植,夫妻俩每天起早贪黑,浇水施肥,修剪枝叶,换土移栽……依靠勤劳的双手,将花棚管理得井井有条,种植的花苗长势喜人,开启了自己的“花样”生活。

  “养花是一项不错的产业,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收入,还能让心情变得愉悦。”在夫妻俩看来,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购买花卉绿植美化家庭、办公环境成为一种时尚,花卉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下一步,计划继续新增花卉品种,同时向周边村民推广花卉种植技术,带动大家共同发展“美丽”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