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
初夏时节,风清日暖。行走在天水市麦积区各乡村,一个个错落在田野乡间的农家书屋,如同一朵朵绚丽多姿、芬芳醉人的精神文明之花,璀璨绽放。
作为全民阅读的乡村主阵地,农家书屋已经成了麦积区农民的“心头好”和构建农民精神文化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空间,“点亮”着当地农民的书香生活。
近年来,麦积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1年农家书屋建设在全区379个行政村达到全覆盖,每间书屋藏书约1500册以上,图书种类达到500多种,有效解决了农民“借书难、读书难”的现实问题。
闲暇时间好去处
坐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如此令人向往的生活,对于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的村民来说,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自从2017年村里的农家书屋搬迁升级改造后,这间坐落在什字坪村最中央的农家书屋,就成了村里男女老少的休闲之地,孩子们读书、写作业的好地方。
“农家书屋就是要让村民们觉得在这里很享受,大家才愿意来。”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村里退休老教师倪海江见证了书屋从又小又旧的阅览室发展到今天宽敞明亮读书室的全过程。
“现在书屋藏书很多,各种类型的都有,每天来这里看书借书的人络绎不绝,周边村民也喜欢来这里看书。”倪海江说,小小的书屋正在影响和改变村里人的日常生活。
“只要有闲暇时间,我就来这里看书写字。”正在农家书屋练习书法的周玉杰告诉记者,自己忙活了大半辈子,总算有了个爱好。
周玉杰是什字坪村村民。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村里干工程、做买卖,很少外出。
“以前村民的闲暇时间就是打麻将、串门子、拉家常,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大家都往这里跑,话题也都变成了书上、报纸上的事情。”周玉杰乐呵呵地说,除了练习书法,自己最感兴趣的就是时事新闻,每天都要来看看,生怕和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时说不上话。
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们打发闲暇时间的好场所,更是孩子们放学放假的好去处。倪海江告诉记者,书屋正常是17:30关门,但因孩子们放学都喜欢来这里看书写作业,每次他离开的时候都已经21时左右了,甚至更晚。
致富路上的“充电器”。
时下,正值果树修剪的黄金时期,在新阳镇胡大村的农家书屋里,前来“充电”的村民络绎不绝。
一间房大的书屋里,椅子占据了一大半空间,能容纳十多个人。当天的报纸杂志摆放在一张办公桌上,各类书籍全都摆在书架上,有关于种植养殖的,也有医疗法律方面的,还有文化类书籍,一目了然。
胡大村村民温来弟正在农家书屋读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摄
在农家书屋练习书法的什字坪村村民周玉杰。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摄
“这两年家里种的苹果树疏果、修剪、打药,很多窍门都是我在农家书屋学到的。”品尝到书屋甜头的胡大村6组村民温来弟高兴地对记者说,书屋里关于种植、养殖方面的书很多,自己一有空就来这里翻一翻,汲取文化营养。
和温来弟一起来书屋“充电”的还有村民胡开义。他告诉记者,家里种植了6亩苹果树和半亩葡萄树,农闲时没少来书屋学习种植知识,是典型的书屋受益者。
致富,既需要产业,也需要技术。农家书屋满足了村民们求知求富的需求,在给村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村民通过知识的力量脱贫致富。
“金屋银屋不如农家书屋。”胡大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霍平杰说,自己一边管理书屋一边“淘金”,几年下来,在种养殖方面也算半个专家了,时不时还能指导一下村民。
如今,“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已经成了胡大村村民的口头禅。据了解,为了方便村民看书,农家书屋还实行借阅制度,农忙时村民可以把书带回家阅读学习。
乡村振兴的“知识库”
在什字坪村的农家书屋里,刚到村里工作不久的村文书宁小枫正捧着《中国共产党简史》认真地研读着,时不时拿出笔在一旁的笔记本上写写划划。
刚工作不久的村文书宁小枫在农家书屋借阅书籍。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摄
什字坪村农家书屋一角。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白永萍/摄
“因为书屋距离村委会很近,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到这里读书看报。”宁小枫说,自从当了村文书之后,发现自己不论是党史知识还是农业科技知识都了解得不全面,急需系统地学习。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什字坪村的农家书屋里,像宁小枫一样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要想做好基层工作,除了下乡走访,最好的方式就是多学多看。”宁小枫说,到农家书屋看书学习,遇到不懂的农业知识,还可以现场和村民们讨论交流,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的‘充电器’,更是党员干部的‘知识库’。”什字坪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富荣说,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农家书屋在培养新型农民、实现先进文化扎根基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在麦积区,农家书屋不仅让“书香”扎根农村,更承担起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任,正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5月10日致富路修到家门口——我省加快推进自然村组硬化路建设
- 2021年04月28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兰州市文明办开展第三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创建示范活动
- 2021年04月23日【历史回音】卓尼县博峪村:乡村振兴的藏乡样板
- 2021年04月22日临夏州乡村振兴设施设备展示推广活动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