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扶贫路上,他用心用情写担当

 2021/05/21/ 23:0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邹明敏

微信图片_20210520173219.jpg

召开党员扩大会议,部署产业发展计划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邹明敏

  “这项荣誉是对我驻村期间办实事的肯定,更是对我日后继续进行乡村振兴工作的激励。”获得2020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曹长喜这样说。

  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曹长喜在定西市岷县维新镇扎哈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次去扎哈村,曹长喜并不轻松——上山走陡峭盘山路,到达海拔2600多米的山顶。“初来就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山大沟深,交通困难。”

走访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发展思路.jpg

曹长喜(右一)走访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发展思路

  在扎哈村,曹长喜深入农户家中,奔走在田间地头,了解村情实际,认真倾听村民群众、村社干部、老党员老同志的意见建议,并积极向县乡相关部门汇报衔接,争取政策支持,开展工作指导。

  通过考察调研,曹长喜了解到当地产业发展落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局限于黄芪、当归、党参等中药材的种植,主要产品为药材原材料。面对现状,他决定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把“发展产业拔穷根”作为首要任务。他组建岷县胜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支部引领+致富带头人培育+村集体持股+贫困户配股”的扶贫模式。

  曹长喜带动当地农户大力发展中药材切片和土蜂蜜产业,联系帮扶单位出资3.2万元,开展当归、党参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实验,提高中药材品质。在他的带领下,扎哈村村干部们也走出大山寻找销售渠道,积极与药材经销商户对接。

  两年来,扎哈村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近8万元,吸纳本村村民就近务工162人次。

开办村扶贫扶志扶智夜校并为村民授课.jpg

开办村扶贫扶志扶智夜校并为村民授课

为本科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金.jpg

为本科大中专学生发放助学金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扎哈村里只有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到对面山上的村里上学,学生单程步行需1小时,身体负担重、安全隐患多。曹长喜积极协调,帮助当地学校增设了小学二、三年级,并争取到了13万元资金修建新校舍。

  从此,扎哈村二、三年级小学生开始在家门口上学,家长们告别了顶风冒雨接送孩子的生活,“现在村里的学生们见到我,总会亲热地喊一声‘曹叔叔好’,我心里头暖暖的。”曹长喜说。

  同时,曹长喜还联系帮扶单位为新考入本科及大中专院校的23名学生发放助学金3.15万元,支持贫困大、中专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扎哈村还开办了扶贫扶志扶智夜校,讲授脱贫政策、子女教育、外出务工等方面知识,先后培训村民110多人次,授课366课时,提高了全村村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扶贫这些年,既有苦也有乐。最令我欣慰的是2019年村里考出了一名大学生何银芳,她在校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她参与的团队向学校提交了‘扎哈村当归帮扶计划’申请书。”曹长喜介绍,何银芳的项目是以“合作社+学校”的模式开展扶贫,由学校进行产品包装、广告等方面的设计和市场试验,再将市场满意度高的产品反馈给合作社。村里的合作社则负责批量生产,再将产品放在合作社自己开设的网店上销售。此举使村里的中药材更好顺应市场需求,获得了良好收益。

  在帮扶干部带领和村民的支持下,目前,扎哈村以合作社为基地开展中药材机器切片的规模化生产进行得如火如荼。曹长喜还鼓励村民利用农家院落和农闲时间进行手工切片加工,积极发展“五小”产业。

与村民研究设计滑坡点治理方案.jpg

与村民研究设计滑坡点治理方案

  扎哈村当地生态脆弱,林地面积仅7亩,调蓄水能力低,遇到大暴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发生暴雨泥石流灾害。曹长喜对接县乡林草部门实施红鸽山荒山造林工程,2019年至2020年种植云杉树1.7万株,造林成活率达90%。两年来,扎哈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220多人次,完成荒山绿化700多亩。曹长喜联系甘肃省地质勘查基金投资300多万元开展矿泉水资源勘查,形成1处中型规模矿泉水产地,生产能力8万吨/年,预计年生产总值近1.8亿元,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群众脱贫双赢。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加大产业投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为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富裕富足。”对于未来规划,曹长喜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