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用严谨虔诚的文字开凿敦煌文学之窟

 2021/05/23/ 09:04 来源:新甘肃 记者 王莉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莉)五月的敦煌,和风煦日。5月22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指导,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主办,甘肃新媒体集团、敦煌市委宣传部、译林出版社等单位承办的“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精装典藏版首发式暨作品分享会”在敦煌举行。群贤咸集,共享敦煌文化的浩大精深。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考察时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省委宣传部对《敦煌本纪》的创作、出版及推介工作十分重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嘉毅对这次会议十分关注。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王成勇说:“举办《敦煌本纪》精装典藏版首发式暨作品分享会,既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这部作品的再次肯定和鼓励。希望我省文艺工作者坚守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方针,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作品,讲好甘肃故事,为推动甘肃文化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说:“敦煌是中华文明一盏辉煌的灯。在这盏灯下,有敦煌大地,有千百个举着这盏灯的人们,需要《敦煌本纪》这样的文学作品来记录他们。叶舟写的就是这样的大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部书的纪事是雄伟壮阔的,是和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的精神世界相匹配的。叶舟对待写作的态度虔诚谦卑,用《敦煌本纪》《大敦煌》等一系列作品,努力开凿敦煌文学之窟。”

  分享会上,与会专家代表一致认为,在一部作品的“故乡”讨论一部作品,这种方式很接地气,延续的是敦煌的精神气脉。叶舟的《敦煌本纪》书写的虽然是20世纪初期敦煌的故事,但作品依托厚重的敦煌文化,讲述了一个元气淋漓、血气方刚、重情重义的敦煌,为拓展敦煌文学书写、助推甘肃文化传播、丰富中国文学版图贡献了来自甘肃作家的智慧和力量。

  甘肃日报社社长,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光庆说:“《敦煌本纪》用历史的纵深感和现实的广角度,围绕沙州城内索、胡、沈三姓人家的恩怨情仇,讲述了一群卓尔不凡的少年为保护藏经洞文物,为开拓一条利通天下的商道,为探索一条走出黑暗、通向光明的人生之路而奋斗牺牲的悲壮故事,集中展示了西部人民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遇和心路历程,体现了义字当先、敢字当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是近年来敦煌题材文学创作的精品力作。叶舟是甘肃文化界的名人,也是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不可多得的人才。甘肃日报社将一如继往支持叶舟的文学创作,为叶舟工作室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让他聚精会神搞创作,为报社争光、为甘肃争光。”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敦煌本纪》刷新了西部文学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度。江苏省作协副主席,《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说:“《敦煌本纪》以史诗性、百科全书式的叙述,记录了几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他的叙述,元气充沛,诗一样的语言,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和对敦煌精神的深度挖掘。”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说:“《敦煌本纪》写出了敦煌对于中国历史和中国疆域的重要意义,写出了甘肃的精气神,丝绸之路的精气神。”

  叶舟《敦煌本纪》自2018年出版后,助推了近年来不断升温的 “敦煌热”,成为甘肃文旅界“现象级”热点。特别是著名艺术家李野默老师播讲的200集《敦煌本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产生强烈的轰动效应,社会各界对《敦煌本纪》的评介、述论、解读层出不穷。《敦煌本纪》出版后斩获茅盾文学奖提名、施耐庵文学奖等殊荣,对我省文学艺术界以极大鼓舞,进一步扩大了敦煌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