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生活课堂】公共安全知识及防护指南

 2021/05/26/ 06:4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生活课堂】

公共安全知识及防护指南

  常见的极端天气有台风、暴雨、热浪、寒潮、龙卷风、冰雹、闪电、暴雪、干旱、洪涝、大雾等。

  初夏时节,天气逐渐升温,但气候仍然多变,风大、雨多,气温不稳定,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公共安全的因素。如何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中,结合安全生产,做好防火灾、防倒塌、防高空坠落、防溺水、防震、防极端天气等公共安全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预防高空坠落

  高空坠落被列为建筑五大伤害之首,给高空作业带来很大安全隐患。为了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发生,各施工部门要采取以下措施:

  1.6级及以上的大风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2.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对其进行高处作业安全教育。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工人师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4.个人登高作业的时间不宜过长,班组内可实行轮流登高制,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

  5.高处作业人员的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穿着灵便,不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

着火后应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防止火灾扩大和漏电。

  预防火灾

  夏季物燥,是火灾的多发期,不管居家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要做好专项防火安全检查。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工作场所禁止随意存放油漆、稀料、木材、塑料、填料等易燃物质,检修或作卫生用的抹布禁止搁放在高温设备管道、阀门上。

  2.施工区内各类动火作业要严格实行票证许可和现场监护制度。

  3.各部门要根据项目的大小、特点配备灭火器、太平桶、黄沙池等消防器材和设备。

  4.定期检查开关线路,及时更换破损外露的电线或老化开关。

  5.长时间离家一定要切断电源。

  6.着火后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防止火灾扩大和漏电。

  预防触电

  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电器设施设备容易受潮,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加强安全用电的教育,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1.电气设备管理。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保养,这样可以发现接地不良、绝缘损毁等隐患,请电工及时修理,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大扫除时不要用湿布擦拭或用水冲洗电气设备,以免触电或设备受到潮湿而形成短路,不要在电气控制箱内放杂物,不要把物体堆放在电气设备旁。

  2.认真检查。在使用移动电具前,必须认真检查,特别是插头或电线易损坏的部位等,更要仔细查看,搬动移动电具一定要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绝不可手忙脚乱,更不能采用“钓鱼式”,将插头远距离拉下,致使插头和电线损坏,留下隐患。

  3.使用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穿戴好橡胶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或干木板上(或穿绝缘鞋),调换钻头时应切断电源,工作中发现电钻发热或漏电应立即停止使用,切断电源,及时请电工修理,不可在雨天冒雨操作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使用吊车时,除注意起重安全外,还要注意吊车与电线的距离,特别是和高压线的距离。

  5.行灯电压应在36伏以下,在锅炉、油箱等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危险地点使用的行灯电压不允许超过12V,严禁用220V电灯做手提行灯。

煤气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

  预防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天然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防煤气中毒事故发生的措施有:

  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睡觉前应检查煤气开关是否关好,厨房是否有煤气漏出的特有臭味。如有可疑,可将肥皂水涂抹在怀疑漏气的地方,如有漏气,被检查处就会冒肥皂泡,千万不要用点火的办法来检查漏气,因为,当空气中煤气的含量达5%—40%时,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

  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在煮饭、烧水、煨汤、熬药等时候,应有人看管,切不可在点燃煤气后离开厨房,去做其他事情,用煤炉做饭、做菜、取暖时,一定要把产生的废气通过管道输出室外。

  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不应放置于家人活动的房间、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尤其是在冬天、雨天,使用燃气具前应闻闻气味,确定是否漏气,自动点火的燃气具在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流出的煤气散开后再点火,吃火锅用木炭时也要注意室内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当发现或怀疑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注意保暖,确保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对有昏迷或抽搐者,可在头部放置冰袋,以减轻脑水肿。轻度中毒者,经数小时通风观察后即可恢复,中、重度中毒者应尽快送往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救治。

  极端天气如何应对

  极端天气又被称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那些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发生的极其少见的,对生命、财产和社会可能造成巨大危害和损失的异常天气现象或天气事件。与人们通常所期望的风调雨顺不同,极端天气往往伴随的是远超出正常范围的降水、气温、大风等。

  常见的极端天气有台风、暴雨、热浪、寒潮、龙卷风、冰雹、闪电、暴雪、干旱、洪涝、大雾等。从发生概率来讲,相对于可大量观测到的天气而言,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概率一般不超过5%。如果某个类型的极端天气持续时间较长,比如一个月、一个季节,就被称作极端气候事件(如某一区域长时间降水极少形成的干旱)。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极端天气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需要客观面对。虽然目前人类对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是有限的,但随着科学研究和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大量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较好地揭示极端天气发生的机制,做出有效的预警和预报。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努力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如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地球自然植被的破坏;科学规划城市用地面积和布局,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此外,我们还应增强减灾意识,健全各种应急与预防体系,做好各种极端天气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各种灾害损失。

  行车遇险如何自救

  行车遭遇暴雨时:

  如在高速公路上遭遇暴雨,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开启双闪灯,在来车方向150米处放置反光三角牌,车上人员应迅速转移至护栏外侧,报警等候救援。如车辆在水中熄火,人应立即离开向高处转移,切勿守在车内,也不要尝试重新打火。如车辆已经驶入积水,应解锁车门,打开车窗,观察水线位置和前车情况,随时准备逃离。

  车辆落水时:

  车辆驶入水中后,应尽快解开安全带,打开中控锁和车窗,充分利用可逃生的两分钟及时脱险。有天窗的车辆,可以从天窗逃生。

  当汽车已经没入水中,车门无法打开时,应尽可能冷静,调整呼吸,等待水慢慢浸入,这是因为在车内快要进满水,内外压力相对平衡的时候,才有可能打开车门。

  汽车没入水中应尽量从后座位置逃生,这是因为车头引擎较沉,落水后下沉速度快,因此应尽量从车后座逃生。

  如能从车内打开后备厢,可从后备厢逃生,如在客车中,应直接从最近或者最上方的窗口逃生。

  如车门和车窗无法打开,可用尖嘴锤、备用锤或其他坚硬物品猛砸车辆侧窗的四角。

  注意:前挡风玻璃不宜砸穿,侧窗破碎时,碎玻璃会随水冲入车内,要注意避免划伤。如不会游泳,在逃出车体前应在车内找一些可漂浮的物体。

  洪涝灾害如何自救

  时间充裕时: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被洪水包围时:如积水漫入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等,尽可能利用船只、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在转移之前,可吃些食物、喝些热饮以增强体力。

  来不及转移时:应立即爬上楼房高层、高墙等地做暂时避险,然后尽量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积极寻求救援,还可利用手电筒、哨子、鲜艳的旗帜或床单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注意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及泥坯房屋顶,不要单身游泳转移,发现有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折断,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靠近,防止触电。

  被卷入洪水时:应立即屏住呼吸,放松肢体,保持仰位,等待口鼻先浮出水面后再进行呼吸和呼救。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防止呛水。尽可能抓住固定的可以漂浮的物体。

  山洪泥石流如何自救

  在沟谷停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暴雨,应迅速转移到安全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或者停留。留心周围环境,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来袭时:选择就近安全逃生路线,向与泥石流呈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切勿顺着山坡往下或者沿山谷出口向下游跑。

  预防电梯伤人

  电梯运行条件要求机房温度控制在5℃—40℃之间,机房里发热体多,电梯温度本身也高,如果没有适当的通风降温设备,夏季机房很容易超过40℃。

  为防止电梯事故,一定要在机房安装必要的降温设备,必要时停止使用。乘坐电梯时不要在电梯内蹦跳,如有意外情况,第一时间用警铃、报警机进行报警。

被卷入水流时,尽可能抓住固定的可以漂浮的物体。

  预防溺水

  炎炎夏日,到游泳池旁、河边戏水的人越来越多,但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溺水或者溺亡,夏天也成为溺水事件的高发时段。

  为了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未成年人一定不要单独外出游泳,儿童游泳、戏水等活动一定要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且一定不要让孩子游离出家长视线。尽量避免去野外没有防护措施的地方野泳。游泳下水前要观察有无危险警告等标志。要在规范合理的游泳戏水区域进行水上活动。

  预防食物中毒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细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

  在生活中生熟食品应做到不共用一把刀,防止熟食被细菌污染。冰箱里存放的食品也应尽快吃完,冷冻食品进食前进行加热,避免引起食物中毒。

  地震时的避震措施

  1.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尽量保护头部,如有可能,可以冲出房屋外到空旷的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固家具下暂时躲避,再伺机快速转移到户外安全处。

  2.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①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坚固的桌下或床边;低矮、坚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

  ②震时要注意:迅速关闭电源、火源;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躲到外墙边。

  ③高楼的避震和撤离:平时选好柱子多、开间小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震场所。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打不开要蹲下,抓牢扶手。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等地。

  3.在学校怎样避震?

  ①正在学校上课时,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

  ②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4.在车间怎样避震?

  ①车间工作的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

  ②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

  ③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在矿井怎样避震?

  ①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

  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6.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①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群,避免踩踏或被挤到墙壁、栅栏处。

  ②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③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听从工作人员指挥,震后有组织地撤离。

  ④在行驶的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驾驶员迅速停车到安全地带,并注意拉手刹安全制动。

  7.在户外怎样避震?

  ①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②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③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本文由甘肃日报编辑综合整理)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