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果园穿上“防弹衣”,托起乡村振兴梦

 2021/06/06/ 21:46 来源:新甘肃 记者 文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初夏时节,行走在甘谷县磐安镇矮砧密植现代农业示范园,道路两旁苹果树郁郁葱葱,绵延至山顶,蓬勃舒展的绿叶随风舞动,示范园里随处可见正在修剪果树的农户,显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突然,伴着一阵狂风,下起了瓢泼大雨,冰雹紧随其后……农户们纷纷跑进仓库躲避冰雹,你一言我一语闲聊起来。

  “你看,冰雹都落在网里了,不会伤到果树……有了这个网,下冰雹就不怕了。”

  “这就像是给咱的果园穿了层‘防弹衣’!”

  “防弹衣”如何让满园果树躲过了冰雹的袭击?风雨过后,甘谷县兴龙农业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园园长张增祥带着记者一探究竟。

  只见果园上方搭着一张张白色的大网。“这种白色的网学名叫苹果防雹网,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预防冰雹灾害的同时,不会影响苹果采光和透气。” 张增祥说。

  2020年,合作社投资建设了500亩防雹苹果园,防雹网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为果业生产保驾护航,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磐安镇矮砧密植现代农业示范园,涵盖流域内张家沟、尉家沟、东卜峪3个行政村,是以现代农业体系为载体,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涵盖“电子商务、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田园采摘、农耕体验、拓展训练、产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农业示范园区。由天水宏润塬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兴龙农业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经营管理,2018年建成第一期300多亩果园,2020年亩均产量达8000—12000斤;2020年建成第二期500多亩,今年部分果树开始挂果,实现“一年挂果,两年量产,三年收益”的目标,亩收入可达2至5万元,收益可达到传统果园的2至3倍。园区所产苹果具有含糖量高、着色好、口感脆、病虫害少等优点,品种有阿珍、福布拉斯、粉红女士和秦月等,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南京、广州、深圳、上海、武汉、西安、重庆等地。

  甘谷县兴龙农业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见林告诉记者,园区采用果园保护性栽培网室+智能化水肥一体化系统,配套现代专业机械,工厂化式管理,达到节水、节肥、节人工、减少农药使用、以绿色发展为标准的高效农业。

  近年来,兴龙农业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公司和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种苗、培训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行土地流转,动员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实现互利共赢。

  合作社还经常聘请果园专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教会他们果树栽培、修剪、施肥、果园管理、果品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技能。

  张家沟村村民包续成和妻子都在合作社打工,向合作社流转了3亩土地。包续成主要从事驾驶员工作,每个月收入2500元左右。妻子从事剪枝修枝等工作,日工资为80元。“现在既能照顾老人,照看孙子,又能家门口上班赚钱,每年还可获得一部分土地流转金……”说起现在的生活,已经摘掉穷帽子的包续成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有100余名附近农户在园区内稳定务工,人均月收入达到了2400元。”张见林说。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先进的栽培技术、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的生产理念,为甘谷县山地发展节水果园提供典型示范。现代农业种植鼓起了村民的腰包,也坚定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张见林说,示范园通过农户入股,每年对909户4235名群众进行分红,年分红1230多万元;按每亩200元的价格,由合作社每年向农户支付流转费用;通过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生产管理、采摘分级、包装贮运等经营环节,为6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疾风暴雨过后,一排排矮化密植的苹果树攀着支架长、水肥顺着管道滴、防雹网在树顶撑,果农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大家都期待着苹果丰产,卖上好价钱!

在果园干活

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果树上方覆盖着“防雹网”

  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