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第一长诗,失传千年的《秦妇吟》从莫高窟复出
《秦妇吟》甲本写本P.3381
中国画《秦妇吟》
《敦煌零拾》收录韦庄《秦妇吟》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晚唐诗人中,有一个名叫韦庄的诗人,他的词作也很有成就,还是五代时前蜀的宰相。他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韦庄曾写过一首长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这首诗就是《秦妇吟》,中和三年(883年)作于洛阳,曾流传一时,诗人韦庄因此获“秦妇吟秀才”之称。
奇怪的是,如此炙手可热的一首长诗,韦庄晚年却不愿后人提及,在他的诗集《浣花集》和《全唐诗》中均不录,以致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神秘失传了。直到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之后,这首诗作才再次现身,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年悬案也得以解开。
1 唐代第一长诗失而复得
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有一个千年谜案,那就是唐末诗人韦庄所作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神秘失传的故事。
这首曾被盛传一时备受人们喜爱的长诗,不知因何原因,韦庄后来非常避讳谈到这首诗,出集子的时候也不收录,后来这首诗就失传了。人们只在一本《北梦琐言》的史书中看到过对《秦妇吟》的零星记载,其中有两句“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但是,一千多年来,谁也没有看到过这首诗的全貌。从晚唐至清代漫长的千年时光中,这首诗一度隐没不见。
直到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意外发现,《秦妇吟》才连同数万件珍贵文献一起重见天日。
1900年,在中国西北大漠深处,一个名叫斯坦因的英国人来到了甘肃敦煌,此时敦煌藏经洞刚刚被一名道士发现。藏经洞保存了包括从公元四世纪开始,至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西夏、下至元朝的海量文献典籍,被后世称为“敦煌遗书”。清朝当时已经奄奄一息,文物大盗斯坦因乘机把一大批无比珍贵的文献典籍运回了英国。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再度把一批敦煌文献掠走,包括这首天复五年敦煌写本的《秦妇吟》。此经卷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斯坦因和伯希和掠夺而去的这批珍宝,让世界史学界和考古学界都为之震动。在其后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认真研究,并由此衍生出著名的敦煌学。
民国学者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在其中发现了一首唐诗的抄本。王国维依据宋人《北梦琐言》中蜀相韦庄撰《秦妇吟》,诗中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记述,又在敦煌残卷中出现,由此推断此敦煌残卷诗为《秦妇吟》。
后来罗振玉在1909年第6期《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莫高石室秘录》,中间提到了《秦妇吟》,大家才知道,这首传说中的诗作找到了。
再后来,王国维从日本人那里搞到了斯坦因手里的《秦妇吟》残稿,写了《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一文,发表在《东方杂志》1920年第八期上,这篇文章抄录了一段《秦妇吟》,大家总算见到了诗的一部分。
再再后来,伯希和整理出国外藏的《秦妇吟》两种,寄给了罗振玉和王国维,王国维根据这两种版本,加上自己从日本人那里抄来的,略加校勘,题为《韦庄的〈秦妇吟〉》,发表在《北大国学季刊》第1卷第4号,这首失传千年的诗终于重见天日,重新回到中国文学史中。
2 《秦妇吟》有多了不得
《秦妇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长的一首叙述诗。全诗238句,1666字,几乎是白居易《长恨歌》的两倍。后人将这首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在我国的唐诗高原上,李白、杜甫无疑是两座高峰。然而,《秦妇吟》这样的叙事长诗,李白不具,杜甫亦无,只有元稹的《连昌宫词》和白居易的《长恨歌》差可比拟。就长度而言,《连昌宫词》630字,《长恨歌》840字,远逊《秦妇吟》;就其描绘的时空而言,两者也相差悬殊。《连昌宫词》与《长恨歌》议论的都是玄宗一朝的逸事,前者表现的是连昌宫的盛衰兴亡,后者表现的是明皇、贵妃的悲欢离合。而《秦妇吟》完全不同,其空间兼及东西两京,其时间横跨三年之久,反映的是唐室将倾之际的沧桑巨变。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元、白作为前辈望尘莫及。
《秦妇吟》描写一普通女子身陷长安,目睹了城中“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惨状。这首诗背后,也有着一段不堪回首的曲折历史。
唐僖宗广明元年,年轻的诗人韦庄到长安参加科考,结果黄巢起义军正好在此时攻占长安,韦庄被困在长安城中长达三年。中和三年,唐军收复长安,韦庄把几年来的亲身见闻写成叙事长诗《秦妇吟》,详实的记录了这次事变的很多宝贵细节,最为难得之处,韦庄从客观公正角度出发,将黄巢和朝廷双方种种暴虐之举都如实记录下来。
《秦妇吟》诞生之初,曾风靡一世,盛况空前。唐代用一种透光性很好的纸糊在木架上,做成分隔室内外的窗户,叫作“幛子”,幛子上往往会印上一些图画或诗句,《秦妇吟》就成了当时幛子商人用得最多的素材。韦庄因此也被当时人称为“秦妇吟秀才”。
写作《秦妇吟》时的韦庄,还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呈现的充满人本色彩的悲悯情怀,在相隔千年的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动容。因此,韦庄的歌吟在中晚唐新乐府诸多诗家之中,无疑鹤立鸡群,鸿篇巨制《秦妇吟》确是一篇难见的、写实的社会文学杰作。
3 《秦妇吟》的流传与失传之谜
《秦妇吟》创作一经完成便风行天下,广泛流传,以致达到了许多人家的屏风、幛子上都写有这首诗的程度。然而,作为“秦妇吟秀才”的韦庄,晚年却最恨《秦妇吟》。韦庄临终时,遗嘱上还写着不许家里悬挂《秦妇吟》幛。后来韦庄的诗集《浣花集》中,也没有收录这首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首诗给韦庄惹来麻烦。黄巢之乱结束后,《秦妇吟》中对朝廷官军黑暗腐朽之状的揭露,引来了朝廷的不满。尤其诗中“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的警句,引起了当时公卿贵族的愤怒。
迫于压力和潜在的危险,韦庄费尽周折,派人到各处去回收各种版本的《秦妇吟》,进行销毁。这首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竟然就此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在这千余年里,诗钞文集,浩如烟海,人们却再也没有见过这首诗。
到了宋代,一名叫孙光宪的官员在其史料笔记《北梦琐言》中对这首诗有一点记载。该书卷六有记载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
这则笔记字里行间透露了这样几则信息:韦庄是黄巢攻占长安的目击者;韦庄的确创作了一首名为《秦妇吟》的作品;《秦妇吟》在当时即传布甚广;韦庄禁止此诗流传的原因是“止谤”;该诗已经流传开来,禁止已经来不及。但韦庄百密难防一疏,有一卷《秦妇吟》抄本已经流落到唐朝西北边陲,并最终进入敦煌藏经洞,得以幸存至今。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黄建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03日【风物志】《永乐北藏》 张掖一部御赐佛经的传奇故事
- 2021年05月24日【风物志】张掖大佛寺,南宋皇帝曾在此出家修行20多年
- 2021年05月13日【风物志】莫高窟一件敦煌写本,证实李世民篡改玄武门之变实情
- 2021年05月07日【风物志】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埋藏着一座神秘的“地下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