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光荣在党50年】桑榆未晚为霞美 初心不渝情愈坚

 2021/07/12/ 07: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徐俊勇 金奉乾 白永萍 通讯员 马爱彬 赵晨辉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光荣在党50年】

桑榆未晚为霞美 初心不渝情愈坚

老党员李守义退休后仍坚持学习。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李守义:退休不褪色 夕阳暖人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我今年88岁,党龄68年,18岁参加工作,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的一生,经历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精神矍铄的老党员李守义回忆着。

  参加工作后,李守义在四川、重庆从事石油工作21年,然后到嘉峪关参与筹建酒钢炼钢厂,退休前担任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守义常说,“宝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定落后”。退休后,李守义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除了不断学习,李守义还在退休生活中继续发挥余热,长期担任嘉峪关市老干部红歌合唱团顾问、老干部自管委员会主任等职务,用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热情带动着身边一批老同志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离而不休献余热”是很多人对老党员李守义的评价。在生活中,他心系群众,当上了居民的“勤务兵”。小区路面不平、管道不通,他总是积极联系社区,主动为小区住户解决难题。同时,他还多次参加老干部建言献策活动,为嘉峪关市各项建设出谋划策,受到相关部门肯定。“要多做好事和实事,党员的标准不能降。”李守义说。

  退休近30年,李守义的学习笔记本已是厚厚一沓。除了自己学习,他还经常和老伴、孩子们分享,将重要内容摘抄下来,送给孩子们。

  一心向党、初心不渝。李守义虽然退休已久、年事已高,但退休不褪色,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老党员石述柱(资料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 军

  石述柱:志在沙漠披绿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通讯员 马爱彬

  “这枚奖章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是对我们这些老党员莫大的鼓励,我们将继续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永远跟党走。”近日,接过“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85岁老党员石述柱激动得热泪盈眶。

  石述柱所在的宋和村,地处民勤县的风沙口上,曾是风沙肆虐的地方。

  “我小时候,亲眼看到过不少乡亲因沙患离开家园,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治沙。”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村支书的石述柱带领宋和村村民扛起治沙造林的大旗,他们扎根沙漠,治沙造林,在沙海中营造了一片绿洲,在风沙线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近半个世纪以来,石述柱信守“豁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信念,在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滩上,栽植防风固沙林7500亩,经济林1500亩,压设各类沙障80多万米,固定流沙8000亩,建起了一条长9公里、宽2.5公里的绿色屏障,将“沙上墙,驴上房”的宋和村建设成了林茂粮丰的小康村。

  同时,石述柱还对传统的固腰削顶式的治沙模式进行创新,将黏土压沙与林木封育结合起来,在草方格围成的沙窝边上栽种各种树木,把沙窝围起来,然后在沙窝中间种上庄稼。石述柱形象地称这种治沙模式为“母亲抱娃娃”,并被国家林业专家誉为治沙造林的“宋和样板”,还被编入中学教科书。

  多年来,石述柱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防沙治沙标兵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绿色长城奖章”等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岁月不老公仆情,夕阳已红赤子心。石述柱如今已年过八旬,但他的雄心壮志丝毫不减。今年春天,石述柱又和宋和村群众一起在杨红庄滩栽树,望着向沙漠延伸的固沙林带,老人欣慰地说:“多少年了,总算把这里的沙给治住了。”

老党员侯殿禄讲述往事。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侯殿禄:肩负使命保太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在武威,老百姓都打心眼里钦佩侯殿禄。尽管他已退休21年,但他的“热度”不减,至今乡亲们依然亲切地称他“侯爷”。

  6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西凉路的小区,问起侯殿禄家,值班保安和小区居民抢着指路:“‘侯爷’这些天在家哩。”

  今年85岁的侯殿禄身体清瘦。“我的眼睛现在看不清了,最近凡是有重大活动的直播,我都全程听下来。”侯殿禄说,前些天他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是他这辈子荣获的最有分量的荣誉。“我心里确实很激动,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辉煌成就而感到自豪。”侯殿禄说。

  侯殿禄1954年参军,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至2000年担任古浪县黑松驿镇司法助理员。14年里,侯殿禄从未“歇腿”“停嘴”,靠着“妈妈心”“婆婆嘴”“媳妇腿”,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偏远山乡的沟沟坎坎间,热心、耐心、细心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百姓的心中树立了法律的尊严和共产党员的崇高形象,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百姓的事无大小,每一件事都要认真做好,因为我是共产党员。”侯殿禄说,司法助理员的工作琐碎繁杂,大到人命关天,小到家长里短,都少不了司法助理员的及时调解。当司法助理员14年,侯殿禄参与调解民间纠纷62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8%,为维护一方平安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侯殿禄先后荣获第一届全国十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荣誉。

  侯殿禄说:“荣誉代表着过去。虽然我85岁了,但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古浪的发展和父老乡亲的平安幸福。”

老党员王承春为社区老人理发。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刘 可

  王承春:发挥余热暖邻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在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郡街道皂郊路社区,有一位83岁的老党员。他是社区居民的义务理发师;他还是“快递员”,很多包裹的最后一站都是由他送的;他更是社区里的“宣传员”“调解员”“清洁工”和“花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的名字叫王承春。

  王承春老人1938年出生,1958年参军当了一名通讯兵,1960年入党,1970年从北京来到天水,投身三线建设。1987年退休。

  多年来,他坚持学习党章、学习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王承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等,笔记整整记了12本、70余万字。

  王承春是李延甫老人的家庭理发师。王承春主动按期登门理发,把李延甫打扮得精精神神,令李延甫非常感动,逢人就说,王承春的善举,让自己感觉社会非常温暖。

  在皂郊路社区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王承春都会在前一天用粉笔工工整整地在小黑板上写出通知。王承春是社区志愿者队伍里最年长的,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差。花草树木,他常常带头修剪、施肥;义务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他经常走在最前面。他为全域无垃圾整治行动出谋划策、奔走宣传,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疫情期间,作为社区的志愿者,83岁的王承春积极冲锋在第一线,和志愿服务队齐心合力,奉献力量。他总是说,疫情就是命令,我是老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王承春以他坚定的信念,发挥着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温暖着社区居民,用行动描绘着鲜艳的“夕阳红”。

老党员杜明(右二)将2万元特殊党费交到社区党支部。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杜明:两万元特殊党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通讯员 赵晨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郡街道瀛池社区90岁的老党员杜明决定把已经准备好的2万元特殊党费交到社区党支部。

  “祝福我们党的事业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杜明说。

  杜明,1931年10月出生于和政县,1953年1月在礼县供销合作社参加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获得“甘肃省供销合作社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出席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一次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一直以来,她都秉持着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的原则,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老人回忆着过去的岁月,找出获得的荣誉证书,还有一本近30万字的回忆录。

  回忆录记录着她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勤勤恳恳工作的往事。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党的感恩之情。

  “我要感谢党培养了我,让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杜明饱含深情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我没有上过学,之所以能读书看报、写回忆录,都得益于在新中国有机会上夜校。是党给了我学习的机会。”杜明说。

  90岁的杜明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在她卧室的书柜里,书籍摆放得满满当当。

  只有深入血脉的信仰,才能初心如磐、行稳致远。只要党和国家需要,杜明总会挺身而出。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时,她缴纳了2000元特殊党费;2020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款500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在党旗面前,老党员杜明重温入党誓词,声音铿锵有力,久久回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