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酒泉: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

 2021/08/24/ 03:4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郭军

酒泉: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郭 军

  近年来,酒泉市对标全国最优标准,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推行“不来即享”服务为突破口,持续用力推进以“一处跑、跑一次”为目标的“放管服”改革,跑出了便民利企“加速度”,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跳出“甲方思维”的舒适区

  近日,酒泉市行政服务中心举行“一件事一次办”首个联办事项颁证仪式,甘肃德生堂医药科技集团酒泉分公司六十九店负责人一次性收到了营业执照、企业印章和药品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这是酒泉市继人社服务“打包快办”、企业开办“大礼包”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再次突破。

  “以前,开药店需办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证照和企业印章,要跑多个部门,经现场勘验、公示等环节至少要30个工作日。现在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仅7个工作日就能办好所有证照。”酒泉市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张常荣说。目前,全市实现市内通办“一件事”20项,市级大厅办理“一件事”37项,发布省内通办事项535项,实现跨省通办46项。

  酒泉市坚持以群众和企业的需求为第一目标,走出“甲方思维”舒适区,变“政府主体”为“企业主体”,刀刃向内实施流程再造,将审批权一“放”到底,推进行政审批实现“一站式”服务。

  办一件事只盖“一个章”,酒泉市让1100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应进必进”。办一串事只进“一扇门”,减少环节86个,压缩办理时限630个工作日,时限压缩率达到67.6%。办多地事只用“一张单”,让群众办事不分市级和县级,就近选择办事大厅,实现全域通办。

  从多“管”齐下到监管“全方位”

  如今,在酒泉市,企业注册登记办理全程电子化,对三大类33种经营范围营业执照的申领实现了“秒批”,登记业务全程由4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由法定40天压缩至15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合并执行,由法定30天压缩至14天。

  然而,简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

  酒泉市在做好简政放权“减法”的同时,注重做好加强监管的“加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加快实现“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

  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把好每一道关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做到联合执法宽进严管,去年以来,全市开展双随机抽查检查540批次,抽查市场主体8359户,应年报公示企业2.7万户,公示率97.41%,居全省第三名,有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酒泉市还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探索“两轻一免”柔性执法清单,采用柔性监管的方式处理,让企业真正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执法”。

  “跨域通办” 让群众办事更便捷

  今年4月23日,嘉峪关市、酒泉市共同签署“商事登记‘跨市通办’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市商事登记“跨市通办”正式进入合作阶段,这将为两市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带来更大便利。

  “我们项目计划总投资2.68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预计一期工程11月底建成试产。从考察到落地动工,再到按时间节点顺利建设只用了两个月。”瓜州伊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说,“项目进展这么快,还得感谢柳沟工业集中区‘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审批速度快,只要我们遇到困难,包抓干部就及时为我们排忧解难。”

  与此同时,酒泉市以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力打造最优政务服务环境。

  酒泉市探索创新区域办理新模式,市县两级政务大厅全部设置“跨域通办”专窗,在西北地区首先梳理出“市域通办一件事”清单,与河西五市和省外长三角地区的宝山区、张家港市等签订了“跨地域通办合作协议”,打破了群众办事的区域限制,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立体式的商事登记服务。

  酒泉市坚持大平台共享、大数据慧治、大系统共用,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构建泛在普惠的“一网通办”政务体系,以数字政府建设倒逼部门履职提质增效。

  目前,已全面建成酒泉“政务云”服务平台,政务外网实现了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县四级,横向联通市级115个部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快捷共享”的政务外网网络覆盖格局。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和省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